电子报
电子报

夯实教学基础 建设一流本科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辽宁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和辽宁省高教31条要求,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的五大核心任务、七大重点工程的安排部署,全面绘制夯实本科教学基础、提升教育质量、建设一流本科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明确使命责任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把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想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明确使命责任担当,要将“明确、公开、可衡量”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服务城乡建设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视野的能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管理服务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第二,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加强教学改革,把全面提升质量作为本科发展核心任务。
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在专业建设方面,一是修订完成新一轮40个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实施一流专业培育建设计划。                          (下转二版)
       在现有7个省首批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基础上,培育3-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再培育6个左右省第二批一流本科示范专业;三是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2个专业通过认证基础上,力争3个以上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新申请认证专业3个以上;四是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停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低效专业3-4个,组织申请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2-3个;五是促进专业应用型转型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根本目标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一是实施一流线上线下课程培育计划,培育一流线下课程、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二是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坚持试点先行,分层推进的方法,实施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方案。坚持质量为王,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加强教学改革,把全面提升质量作为本科教育核心任务。
       第三,推进审核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把持续改进理念贯穿本科教育各环节。
       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进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落实。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整改问题清单,对7个方面的问题,分解为16个具体问题,明确了49个整改目标,制定了88条具体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领导、主责部门和责任人。加强了整改工作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整改目标,量化整改具体措施,从审核评估整改思路、整改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完成了阶段整改工作,提交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中期报告。
       第四,深化产教融合战略,促进校企合作,把协同育人机制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学校拟制定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指导意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共建、依托项目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师资交流培养,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学校办学资源,支持鼓励产教融合特色化发展,让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学校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基础,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