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刘家琨 杜魏岑 文/图) 4月19日,毕节市卒中联盟成立大会暨全市卒中防治工作培训会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八楼大会议室召开。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楚兰出席并讲话。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路敏致辞并宣读毕节市卒中联盟成立文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仁才主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向欣,神经内科主任杨雪霞,博士李媛、曹枫雅,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徐全华,全市各县(区)卫生健康局、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全市卒中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楚兰指出,毕节市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得到毕节市卫生健康局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在卒中工作中政府主导、专家参与、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管理的机制,这也是国家倡导的卒中管理模式。卒中联盟的意义主要在于联合全市的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针对卒中集治疗、预防、康复、知识宣教的联合体,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做到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诊疗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发病率的目标。毕节是人口大市,卒中患者、高危人群的监测任务更加繁重。毕节市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卒中联盟的成立,对助推脱贫攻坚、防止卒中患者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路敏指出,卒中救治,时间是关键,对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否把握住最佳的救治时机,是医院是否以患者为中心、弘扬敬佑生命的职业道德精神的真正体现。卒中联盟的成立,旨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区域性的高效、及时、规范的卒中救治网络,从而达到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最大可能的挽救卒中患者的生命和降低卒中致残率。卒中联盟的成立后,肩负着为毕节市建立有实际运行成效的“医联体”模式探路的使命,要在协作机制、工作流程、管理模式上要出经验、建模式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卒中,提高公民的自我防治意识,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早康复。
路敏宣读毕节市卒中联盟成立文件。楚兰为卒中联盟中心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授牌。参会领导分别为毕节市卒中联盟成员单位医院代表毕节市第二、三人民医院、毕节市中医院、毕节市妇幼保健院、大方县人民医院、七星关区人民医院授牌。
楚兰、路敏共同为卒中急救地图揭牌,标志着毕节市卒中急救地图正式启用。
在听取徐全华对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相关工作汇报后,楚兰作题为《贵州省卒中中心建设——政策和管理的解读》的专题培训。
会后,专家组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查看卒中“绿色通道”、相关科室管理、临床诊疗技术、溶栓患者病历等资料。
据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汪波介绍,卒中地图是由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起的,并进行统一管理的一个卒中患者就诊管理工具,毕节市的卒中地图上标注了全市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患者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小程序“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或者安装APP,点开后可以直接获取卒中识别的相关知识和急救能力的医院地址,并且可以进行导航直接到离自己最近的医院,避免不知道如何就诊造成的时间延误。
脑卒中,俗称“中风”,最新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242万,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并且脑卒中已经成为国民死亡的第一大病因。因为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很高,社会和家庭负担重,而卒中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一旦患病后最佳的治疗时间是发病后的三小时以内,且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误一分钟就会有190个脑细胞死亡,一旦脑细胞死亡就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时间越晚疗效也越差,时间就是大脑。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度重视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成立了卒中中心,组建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介入科、急诊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的卒中救治团队。为不断增强脑卒中的救治能力,近年来,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颅内外支架植入和动脉瘤介入栓塞等治疗,并与相邻的多家二级医院签订区域内卒中病人转诊协议,使脑卒中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和精准的治疗,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018年5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