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3周年纪念大会在闵行校区举行。大会隆重颁发了2019年校长奖。
自2003年校长奖设立以来,近200位获奖人的故事,成为交大人共同的精神坐标。2019年校长奖的遴选,受到了师生校友的广泛关注。一大批在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科研攀峰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交大人,再次诠释了交大精神的时代内涵。
江秀臣,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自1992年交大工作以来,他的身影便始终活跃在电力科技的最前沿,始终专注于电网设备和电网控制关键技术的科研工作,提升我国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系统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保障电网安全。他踏出国门,为电发声,代表中国政府多次参加ISGAN执委会,打开了中国电网面向世界的窗口,将中国日益先进的科研面貌展现给世界,大大提升了中国在智能电网方向的国际影响力。
蒋如宏,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副处长。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积极援藏。3年援藏路,他为西藏农牧学院科研管理、服务和制度创新作出卓越贡献。他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助力农牧学院科研发展。2017年西藏农牧学院获批1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18年该校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通过并通过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初审。荣获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姚振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自1993年留校工作至今,他已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26个春秋。他潜心科研,勇攀制造科技高峰,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6项;注重教学研究创新,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积极推进机械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211和985工程的建设评估等工作,为学科与基地的建设、评优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先龙,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在他的带领下,关节外科领域年手术量由原来的700台增长至3600台,为上海第一、全国第二。作为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在国内首创开展了“微创关节置换、假体感染诊治、表界面材料研究”等多项业务,填补国内空缺。2016年成立的“儒林健康”公益基金每年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进行公益手术,至今已资助近20名患者。2017年获得安徽省滁州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和健康干预”公益项目。
赵强,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他是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妙手仁心、精勤不倦,累计完成2万余例冠脉搭桥术,是我国冠脉外科的领军人才;他春风化雨、诲人不倦,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70余名,为祖国心脏外科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他不忘初心、潜心钻研,其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IF=48)发表,并被国际临床指南引用。
赵国成,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他刻苦钻研,连续6年专业第一,单学年平均成绩97分,蝉联本硕博国奖。他勇于创新,7项国内外授权专利技术投入使用,被评为最年轻的“上海新生代优秀发明人”。3年时间参与完成5项国际前沿课题,研究成果获得3位院士和国际ISOPE大会主席的关注和支持。5次问鼎全国科创赛事最高奖项,该作品同时获评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赵家鑫,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2018年获评“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曾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上海市荣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十大励志典型人物等荣誉。参加国际论坛、发表SCI论文,他在科研创新领域从不停歇。热爱长跑、辩论,专注志愿服务,他在文体公益路上全面发展。追梦能源环境,投身可持续发展。他立志为中国与世界的环境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博闻研微网络文化工作室。以全国高校研会微博影响力第一的上海交大研会微博为平台,创建的栏目“南洋微评”多次被人民日报微博录用;引领校园文化传播,兼顾艺术风尚与人文关怀,责无旁贷地传承中华文化,举办的多项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科研院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办公室。他们努力践行“紧扣政策,科学谋划,资源联动,精准服务,敢于创新”的工作理念,工作全年无休、循环战斗。近3年科技奖励战绩屡创新高,新增国家奖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新增教育部一等奖,居全国高校榜首;新增上海市一等奖,连续三次刷新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格桑花之爱"援藏医疗团队。为帮助罹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高原地区困难家庭患儿,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援藏医疗队携手各方力量设立"格桑花之爱"公益项目,开展针对藏区DDH困难家庭的医疗援助工作。5年来,已经让300多名孩子成功得到手术治疗,从此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iGEM指导教师团队。这是一支由贺林院士为总指挥、多学科方向教授参与、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指导教师团队。成立10年来,指导学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共获12枚金牌,并在“挑战杯”等大赛中斩获殊荣,事迹被多方媒体报道。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志愿者团队。自2001年,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始承担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志愿者组织工作。18年来,志愿者规模逐渐扩大,累计达到2万余人次,服务跑者超过50万人。一种坚持,一生志愿,志愿者精神通过每一届的上马志愿者,代代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