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3月30日,新一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晋级答辩评审在我校奉贤校区第三教学大楼举行。本年度晋级申报中,学校将市级项目选拔与校级本科生科研立项合并评审,以使更多优秀学子能够有机会参与并投身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中。自通知发布以来,共有602项项目申报晋级,包括创新训练项目550项、创业训练项目23项和创业实践项目29项,参与学生合计近3000人。
今年项目晋级立项依然采取学院推荐和学校答辩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答辩评审由教务处组织,以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分成20组同步进行。本次由来自全校各学院、各相关部处的63位专家参与评审。
此次答辩评审分为项目负责人自由陈述和专家提问两个环节。自由陈述环节,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选题意义、主要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团队协作和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陈述汇报。专家提问环节由评审组专家从专业和项目立项的视角出发,针对项目负责人的陈述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对于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项目负责人认真聆听、积极探讨。
本次项目答辩过程中亮点频现,师大学子们从实际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发现和对自身日常需求的思考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项目既具有实际意义又能体现专业特色。
师大学子的专业优势在本次活动中亦得到体现。本次答辩项目体现了人文关怀,申报课题对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不少问题的解决有建设性作用。
同学们立足专业知识,从自身兴趣出发申报项目,其目的也在于在科研项目中深入学习、找寻乐趣。学生们精准的找寻自身项目的亮点,不止于将项目停留在思考阶段,很多项目在前期已经完成了许多探究成果,体现了师大学子科研精神的前瞻性和积极性。
同时,在项目研究和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和本次的评审老师都给予了同学们很大的帮助。
评审专家们经过一整天的答辩评审工作后也都对本届“大创”给予了高度肯定。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直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每年立项都吸引千余名本科生积极参与,已成我校学生开展自主式、研究式、创新式学习,展现探索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收获了成果:截止去年11月,近三年我校“大创”项目中,已经累计发表论文55篇,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著作发表6项,相关竞赛获奖近60项。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