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一精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的装配室内,一种有着洁白身躯,头顶“黄冠”,脚踩“金靴”的小物件正在工人的手上翻飞,它是众一陶瓷的明星产品放电管。别看它只有米粒大小,却能避雷防电,在用电安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众一陶瓷技术顾问、娄底市第九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陈占军老师介绍,这种小小的放电管每年能给公司带来 1000 万元以上的利润。作为一个创办不足 3 年的科技企业,众一陶瓷的放电管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难道不可谓之“奇”吗?
奇!奇在内涵——一众一陶瓷放电管的生产成本比普通放电管足足低了 50%,而这个质的飞跃,归功于陈占军和他的团队近 2 年的孜孜探寻和实验。
陈占军带领他的团队打赢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用700 余个日日夜夜和细致严谨、敢攀险峰的科研精神铸就了全新的放电管。
时间回溯到 2016 年,那时放电管的功能、生产工艺已被市场接受,唯一受人诟病的是生产成本。这要先谈谈放电管的结构,它采用陶瓷密闭封装,内部由金属电极,充以惰性气体构成,材料虽然简单,难就难在陶瓷的密闭。繁琐臃肿的密闭工序成了制约放电管价格的阿喀琉斯之踵。
为了提升放电管的市场竞争力,众一陶瓷请来刚博士毕业的陈占军,他看完放电管整个生产流程,找到了它的“病灶”所在,“银铜焊料片太厚,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较高,理论上银铜焊料片只需极薄一层即可,但降低其厚度,则给封装工艺带来极大挑战;封装时溶化会出现流动不均匀,造成陶瓷与金属封装不紧密,让陶瓷管有漏气的可能,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大大缩减制造成本。”
就像良医见到饱受顽疾折磨的病人,陈占军立马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为放电管展开漫长的“治疗”之路。跟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走进实验室,踩着清冷的月光回家,“长相厮守”中,这个年轻博士执着、坚韧和不服输的“劲”感染了每一个实验人员,“因为有他,一次次失败让我们愈加坚定,相信它会破茧成蝶。”
他们成功了,通过把银粉和铜粉混合配成浆料,采用丝网印刷在陶瓷金属化端面,再经低温烧结,让银铜混合料均匀紧密结合在陶瓷金属化端面。相对于传统的银铜片技术,新的封装技术减少了陶瓷与金属封接时的装配工艺,去掉了银铜焊片的制作工艺,还大大缩减了银铜用量。
众一陶瓷放电管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一出场就是市场“宠儿”,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成功入围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订单纷至沓来,可陈占军却异常冷静。
他发现新的放电管还有缺陷—— —— —银铜浆料虽然很有效,但由于是流体,在温度变化时界面作用力使浆料干燥后形成“U”字型槽,导致接触面积不足,影响产品效能,而且如何保证流体的流动性也是一个大问题。
科研不是一蹴而就,有缺陷的新放电管暂时还不能“面世”,也就意味着要拒绝所有订单,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陈占军面临巨大的压力,必须尽快研究出解决办法。
“夸张一点说就是不知岁月更替、寒暑易节。”陈占军经常在同事面前调侃当时的自己。除了春节,他基本没有回过家,仅用半年时间,一种全新的添加剂问世了,又是一项专利!有了它,银铜浆料的流动性保证了,在静止的时候还能保持稳固,避免“U”字槽口。
新的众一陶瓷放电管没有银铜片制作工序,减少了银铜用量,实现了银铜涂层厚度可控,不仅节能增效,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效率,还实现了企业精益化生产,以前失去的订单又回来了!
随着市场推广的一步步深入,众一陶瓷放电管在国内领域已罕有对手,此时的陈占军却没有停下脚步:“科研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最近我们已研发出更为便宜的陶瓷金属化技术,一旦技术成熟,众一陶瓷放电管又将完成一次 ‘凤凰涅 ’,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