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抓好教学项目 壮大学校发展实力———学习鹿林书记《在变革中抢得先机 在实干中历练成长》体会
2018年10月,我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可通过。对获得“通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意味着拿到了举办本科教育的合格证。在后评估时代,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在山东省高考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由“学校+专业”即将调整为“专业+学校”的变局中,学校如何发展,如何站稳一席之地,如何快速壮大自己,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清晰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学校2019年年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第二季,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项目驱动是学校壮大发展实力的重要路径选择。我们可以按照来源把项目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两个大类。纵向项目来源于上级政策、文件,有国家级的、省部级的、厅局级的。一所本科高校获得项目数的多寡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数据表象,不仅能为学校争得项目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够拉升学校的办学声誉。为此,学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3月份,学校连续组织了两场上级政策解读会议,全体校领导、处级干部及各教学单位教研室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参加会议,教务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基于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就上级政策进行了解读。
抢抓项目正当时。鹿林书记在《在变革中抢得先机 在实干中历练成长》一文中指出,继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之后,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研读政策、寻找项目、培育禾苗,就成了我们借势加快壮大学校发展实力的难得机遇和奋进途径。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理应首先把握形势,研判文件,深入理解上级政策。以全国教育大会为标志,2018年中国教育吹响了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在《2019年工作要点》中,教育部所提到的以新研制、出台文件为标志的工作就有10余项,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等。一系列文件的密集出台,势必推动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组织开展相应的工作。这对我们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把握。正如鹿林书记所言,见事早、行动快是事业发展的先机。深入实践学习大势,搜集素材分析脉络、细研动向、超前谋划,是跟上时代发展的重要先机所在。
深入研判是前提。我们可以把教学项目分为较为成熟已评选多轮且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目前已提出但首轮尚未评出结果或者是尚未有具体举措的项目两类。前者如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国家级教学名师、省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在这些项目中,尽管在省级评选、比赛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但凡是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级且必须通过省级评选再推荐参加国家级评选的,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国家级项目的突破。后者如省级一流专业点建设、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设、省对接“十强”产业的专业集群建设、省高等学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省级本专科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等。前者工作的重点是查摆问题再蓄力,后者的重点是超前谋划抢先机。
真抓实干是关键。鹿林书记说,实干才能化理念为成果,实干才能化实践为理念。不管是把理念化为成果,还是把实践化为理念,都需要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去干,是主动去干还是被动去干其成效是不一样的。学习是干。要学上级政策,不仅要了解上级政策是什么,还要弄清上级政策出台的背景,同时还要厘清是刚出台的全新的政策,还是一脉相承又有创新点的政策。也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学懂弄通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要学标杆学校,不仅要了解标杆学校其教学项目做得怎么样,更要了解标杆学校为什么能做成这个样。只是看看对方网站、搜搜网上的相关材料是不够的。需要到标杆学校深入地学,甚至是反复地学。在这方面,我们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更要学行业企业这篇社会大文章。相对而言,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学校2019年工作报告指出,聚焦康养文旅行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需要了解现代服务业,分析现有本科专业之于康养文旅行业的关系,以主动布局专业、整合资源、建设专业,发挥好统筹与指导作用。教学单位需要主动对接相关行业企业,请进来或者是找上门去与对方对话,寻求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之间的对接关系。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正在推进,主动把专业置于现代服务业这个大局中,主动按照学校专业集群建设的思路对接行业企业,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好,把课程体系构建好,进而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这就是把“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培育项目、凝练成果,项目和成果才能有深厚的根基,才能有足够的支撑力,才能实现项目质量的提升和项目数量的突破。鹿林书记说,政策的落地在于上下契合。校内亦然。学懂弄通了,就需要把思考的结果变为现实,就需要我们付诸去争去抢项目的踏踏实实的行动。
持续创新是动力。不断创新是实干的必然要素。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如果亦步亦趋,肯定会被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形势所最早淘汰。如前文所列的目前国家和山东省已提出但首轮尚未评出结果或者是尚未有具体举措的各个教学项目,如果坐等其他高校有了成熟的做法,那就已经失去了事业发展的先机。尽早、尽快了解政策推进情况,早谋划、早开展,做前人所未做,这就是创新。老项目的推进同样需要创新工作举措。以2018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为例,在3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立项名单中,我校获批21项,超过此前三批次获批总数,立项数量获得重大突破,项目经费总额68万元,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就是创新了工作举措。在项目申报工作启动后,增加了项目说明、已结项教师的专题经验交流会等环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如鹿林书记所指出的,任何事件的实践过程,都是由若干具体环节组成的,创新的理念往往形成于漫漫实践的冥想中,在具体的行动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基于解决问题产生了创新的理念,并将理念变为了创新的实现。只有不断地去创新工作,才能提升工作质量与水平,才能谈得上抓住、抓好教学项目。换一个角度看,在不断地创新工作中,个人的才能得到了发挥,自我获得了成长,也就成就了个人所在的组织,壮大了学校的发展实力。
事在人为!“我们应该自觉地将事业进步与组织发展、个人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双丰收。”以鹿林书记的文章结语作为个人和所在团队成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