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瑞雪兆长安
我看到冷冽的城开始聚暖,我看到熟悉的街拥抱归人,我看到五角)花在橘红的灯光下悠然起舞,我看到游子们近乡情怯泪光闪烁。谁未曾因家的存在而日夜思念,谁未曾因年的到来而翘首期盼?腊梅枝俏,犹盼归人在侧,倾诉衷肠。
宿醉困流霞新年,从一声鞭炮的清响开始,像突然炸开的木棉花。人们喜出望外,清爽干净地互相送上新年的祝福。你把脚缩进温暖的被窝,听着门外的喧闹,像个小孩子般把头蒙进被子里,却不觉烦躁,因为离家之后才发现,这些吵吵闹闹才是幸福的意义;妈妈在厨房喊你起床,锅铲的乒乒乓乓是打击乐伴奏,爸爸手沾面粉,熟练地擀着饺子皮,还不时与妈妈斗嘴,为你拖延时间,你突然发现自己曾在深夜里想念的唠叨不过就是这样一种整整齐齐简简单单的幸福;窗外冬日暖阳倾泻,难得一个好天气,爷爷坐在摇椅上吐着烟圈,眯着眼睛,仿佛时间都静止下来,停在曾经奶奶抢他烟头夺他酒杯数落他的时光,摇椅又发出吱呀的声音,那些已远去的时光在皱纹里留下岁月的痕迹,恍然发觉,平平安安才是幸福。年关的酒,与平日有所不同,一分辛辣,几分滋味,唇齿之间的曼妙,心头的留芳。曾有诗仙长醉不愿醒,我亦愿醉倒在流光瞬间,倾吐年关的团圆和美,顺遂平安。
新)好人家中国人的年,不似“红泥小火炉”般的简单,却同有玫瑰色的温情,走街串巷采购年货、拜访亲友是过年的必备活动。总有人在回家过年之时要吐槽一下亲戚,古人曾以“亲”、“戚”来区分族内族外之人,现在虽合成一个词了,情倒仍有区分。其实,对真心关心亲近我们的人,我们以真情回敬,虚情假意的自然敬而远之。情礼之间,自有定数。
新年之际,孩子们约好小伙伴,打)仗、堆)人,那是对童年的装扮,大人们联系亲友,斟一杯热酒,说几句贴心话,岂不快哉。节日不过是一种载体,只是给人们一个机会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回忆自己快乐,体味自己的一年的滋味。有几年未见的友人,见面后熟悉感依旧扑面而来,仿佛昨日才聚,但亦有一番衷肠相诉。就算是“晚来天欲),能饮一杯无”的等待,以瑞)为伴的新年亦有足够的惊喜与快乐。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宋代词人万俟咏在《诉衷情·送春》写道“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迢迢归程和路上的浩阔风尘,心中尽是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感慨之余,但见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信手拈来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家人牵肠挂肚的凄苦,个中滋味,刹时分付杨花。看似伤情,又满含回家的激动与欢欣。悲愁、烦闷瞬间抛渚脑后,这才是回家的魔力。可谁又愿意漂泊呢?我们感慨别人的欢聚,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其实对于游子来说,幸福不过是年关之时,匆匆赶回远方的家,临门之前,近乡情怯的那份欢欣与踌躇。现今便捷的交通让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千山万水回到亲人身边,纵使春运难,依旧挡不住归家心切。因为,只有家,才是赤子永远的港湾。山不尽,水无涯,归乡之子,赤心恒在。
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年。千年的传统,造就了一种文化魔力:天南海北,隔不住匆忙的步履。无人催促,时间一到,你只听到一声炮响,亲人团聚,游子归家,华灯初上,惟愿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