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建设“富强滨州”,我们怎么办?

航空工程学院:

1.高端铝合金材料铸—锻—热处理全过程控性/控形。面向滨州涉铝产业特别是面向高端市场的涉铝产业,如航桥新材料、创新金属等高技术企业,从产品的性能、形状等要求出发,针对各类工艺流程影响进行有效分析,通过试验以及仿真预测等手段,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的指导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2.半导体纳米材料光电器件研究。面向白光LED等光电子器件生产企业,着力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发光稳定性,为全固态白光发射器件的实现和新型光电子器件的开发奠定基础。

3.基于分布参数系统的移动传感执行网络的协同控制。构建移动传感执行网络协同式的优化环境,智能互动、安全可靠的移动传感执行网络系统,开发和设计更多结合移动传感执行网络协同控制的应用。

4.硫系半导体核壳结构多色量子点薄膜应用研究。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出结构高度均匀有序、光热稳定性高、发光强度和颜色精确可控的多色量子点薄膜,该薄膜的荧光强度随组装层数n线性增强,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且白色薄膜色坐标为 (0.3292,0.3418), 属于高质量白光光源。该发光薄膜在新型生物传感器、多色显示器、智能响应和光电子器件有潜在的应用。

机场学院:

1.安检人员培训:为邮局、物流公司、车站、海关、港口、机场等重要场所提供面向安全检查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理论培训服务。

2.机场员工培训:为运输机场及通用航空机场提供面向员工的机场相关理论知识培训。

3.物品安检服务:提供托运行李、包裹以及货物的安全检查和查验服务。

乘务学院:

1.航空产业培训。与北京中航未来等企业接洽,引进航空产业培训项目,培训航空产业专业人才,服务航空产业发展,扩大我校在航空业内的影响。

2.航空文化宣传。与滨州市委等单位接洽,组织文明礼仪、空中乘务的宣讲及培训,大力宣传航空文化,厚植我校航空特色影响。

人文学院:

1.打造孙子文化旅游融合产业链,加强营销宣传,开发经营孙子系列文化产品,拉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协助打造滨州“孙子故里”品牌。

2.挖掘滨州各区市县文化要素,加强各地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协助滨州市博物馆、方志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推动城市文化的普及宣传。

建筑工程学院:

围绕乡村振兴,建筑工程学院计划开展的项目主要有 “青海省祁连县乡村旅游规划”“高新区道旭干渠旅游片区规划”“阳信县万亩梨园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规划”,计划重点打造2-3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项目。

1.积极走出去,加强联系,拓展业务。

2.将我院测绘、建筑学专业与规划设计院有机融合,在业务上实现新突破。

3.配合国家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在配套规划、专项规划等领域加强与各县区对接,做好规划咨询与服务。

信息工程学院:

1.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积极与山东省阳信龙兴文化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对接,在新时代 “互联网+”的经济形态下,在其下设的阳信龙兴养老康复服务中心、东华中医医院等机构,积极推进实施 “互联网+智慧养老”行动,拟从基础设施、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照护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智慧化展开调研与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建设智能化的养老基础设施平台、打造智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医养一体化进程,构建养老智慧化产业模式,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

2.与航天信息 (山东)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分公司合作研发财税人员教育系统,通过在线培训、直播课堂、线上线下结合,推进财税人员业务能力提升。

3.与山东滨州东海龙活塞有限公司联系合作,研发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

4.研发变电站行人异常行为检测系统,并积极寻求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其他项目研发。

经济管理学院:

一、开展人力资源精准对接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调研,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1.根据3月13日我院与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召开的校地融合发展研讨会上确定的合作事项,以全市各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2月份最新职业供求信息数据为基本依据,开展全市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分析,在摸底基础上挖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围绕 “打造世界级高端铝业基地”目标,立足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发展 “5+5”十强产业及居于 “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首的高端铝产业,通过开展抽样调查和访谈,分析全市涉铝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及在岗员工的就业情况,提出引育并举高端人才支撑滨州市高端铝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建议。

3.根据市委佘书记在 “滨州六问”中提到的 “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净流出3.02万人 (不包括外出打工流动性减少人口),2018年滨州籍大学生回乡工作的比例只有50.23%,近半数的优秀年轻人选择在外地就业”等突出问题,我院将与滨州市就业服务处联合开展驻滨中专及以上学校在校生就业意向专项调查,提出“筑巢留凤”及 “引凤”和 “还巢”的对策建议,让更多新旧动能转换急需人才 “留滨” “来滨”,同时让广大求职在外的滨州籍人才 “返滨”就业创业,助力 “富强滨州”建设。

二、以技术服务及管理咨询为切入点,助力企业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在先期与山东宇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及滨州金安热电有限公司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基础上,继续开展二期、三期项目。依据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有关法规和标准等,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治理。主要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制订和落实情况;重点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情况;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和储存装置的监控、监测情况;建设项目设计、外来队伍施工方面,化工装置开停车环节,检维修、动火和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情况;对埋地、地面和架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其他地下隐蔽装置设施的管理维护情况及应急救援管理情况,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风险分级管控服务,从而助力企业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1.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与无棣中科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盐渍化土壤改良。

2.对接市环保局、人大完成相关规划、立法 (海岸带立法)和其它环境服务活动。

3.对接中禧生态开展盐碱植物、能源植物培育筛选。

4.进行水土污染协同修复技术研发与推广,生物新能源以及清洁能源研发与推广。

5.与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6.对接绿都生物 (畜牧兽医研究院)开展相关产品研发。

机电工程学院:

1.生产线智能升级及改造。联合戴森、盟威戴卡、渤海活塞、海纳川(滨州)等大型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智能化水平及产品质量和效率。

2.高端铝制品生产制造。与滨州市铝协、魏桥集团等协商,在滨州学院建立铝合金材料相关部门或科研机构,提升铝制品的附加值并优化生产工艺。

3.联合申报重点研发项目。依托有影响力的生产企业,联合申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入产学研合作,促进生产转化。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将围绕新能源与新材料设计研发组建新能源技术服务团队,利用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控制与检测技术服务团队已开展的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寻找新的服务对象。

1.智能工业机械臂服务新能源制造行业。

2.电动汽车底盘车架优化,服务新能源汽车行业。

3.疫苗生产环控系统,服务疫苗生产行业。

4.GPS精确导航定位,服务智能交通行业。

5.自主巡线智能搬运系统,服务智能机器人行业。

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积极推动 “鲁北文化博物馆”建设,在馆内陈列渤海老区文化、黄河变迁文化、鲁北民俗文化、黄河三角洲文化及研究成果,塑造滨州城市文化品牌。在传承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的当代价值,变文化创新为服务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材料由合作发展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