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服务网点:便利你我他


  踏入山理工的那一刻,意味着校园成为另一个“家”,有人在这里待四年,有人甚至更久。从最初的懵懂到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校园内的服务网点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点点滴滴便生活
春天的花载着冬天的梦,飘入学校里的服务网点,为来来往往的同学们带去一缕芬芳。
  体育学院的王寿宾是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平时经常去理工长廊的“迷尚·蒂梵尼造型”理发。“我头发长得比较快,而我比较喜欢短发。”因此,一周一次的理发活动被他写进了日常。校外的理发店距离远,客流量每日不一,逢人多时,等待总要花费很长时间。“学校理发店很好掌握时间,距离也近,沟通好就能直接过去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赵宗磊是地下超市“乌托邦”奶茶店的VIP,“刚开始是因为优惠活动办了会员卡,后来发现奶茶味道真的很不错。”成为会员不仅能专享买一赠一的活动,还能在上新第一时间收到消息,甚至抢到店老板发的大红包。赵宗磊最喜欢喝的是金桔柠檬茶,他说酸酸甜甜的味道,会带给人从味蕾蔓延开的幸福感。“不单自己喝,在路上碰到朋友,我也会拉着他们去买一杯奶茶。”小小的奶茶店,却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邓敏是爱网购的小姑娘,肉松饼、卫龙辣条、铜锣烧、薯片、酸奶……都是她购物车里的常客,而红楼西侧圆通快递超市就成了她常去的地点。“红楼是最方便的一个,不限制取快递的时间。”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选择取快递的时间,快递点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化学化工学院的马建行钟情于水果捞,一天的学习生活后,一份水果捞不仅让胃得到满足,还能补充多种维生素,京东超市南区放牛奶的地方,是他重点光顾的区域,买一大份水果捞列入他每日行程的最后一项。除此以外,洗衣粉、晾衣架、暖瓶塞、洗发水……生活日常用品都能在京东超市买到,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学校里的服务网点,给予我们一个个休闲娱乐的去处。在理工长廊、地下超市、快递点……从那些小而方便,小而安全的消费行为中感受微小的喜悦,体会微小的幸福。
别具匠心助学习
大学是学习的天堂,在这里有数不清的人在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保障,提供着便利服务。
  校园书店内的书籍不像市区内各大书店般琳琅满目,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重要的是校园书店里的各类书目极具针对性,无论你是想要四六级词汇书、考研历年真题还是考公攻略,都能够毫不费力地找到。走进这些校园书店,同学们只需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告知店内老板,不用亲自挑选,老板就会将销售量最高、好评最多、出题人最权威的试题摆在面前,省时省力。“每次去校园书店买书,不用五分钟就能买完。”化学化工学院的刘雅鑫说。正在准备考研的她经常光顾校园里的各个书店,对于书店老板主动推荐符合需求的书籍和试题的这一行为深表感谢。
  为同学们提供便利的校园服务网点并不只是校园书店,打印店也是其中之一。东校区理工印务店进门左手边处挂着一些已打印、装订好的常用学习资料,同学到店自由选取即可,这样既节省同学时间,也能提高打印店的运行效率。经济学院的高国浩说:“店长阿姨很贴心,桌上放着各种型号的订书机方便装订。”细小之处往往更显人心,校园印务店内还放置了一些绿植,让来去匆匆的同学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推开奶茶店的玻璃门,顾客有的在为某个策划和项目激烈讨论,有的独身一人在默默背书,还有的在奋笔疾书,不同的面孔都在这间放着轻缓音乐、香气四溢的奶茶店内做着同样的事情———学习,进步。店内声音繁杂,对大多数人来说,奶茶店似乎并不是一个潜心学习的好去处,但对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豆甜来说,“这里简直是我的天堂,一切都充满了人文气息,是我灵感产生的地方。”奶茶店虽然没有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安稳静谧,却也别有一番趣味。
  它们总是静立在校园一角,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功用,给同学们提供方便。
细致入微暖人心
放眼望去,夜晚下的山理工,不仅有来来往往的同学,更有一家家店铺的陪伴。尤其当晚自习下课后,同学们走出教学楼,总是格外热闹。
  校园内各色各异的店铺为同学们带来便利,而经营店铺的店家,同样也收获颇丰。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他们在这里共同见证山理工的成长。长廊里重庆小面的店主孟阿姨是淄博本地人,在山理工工作十几年间,她经历了长廊从一片光秃秃逐渐变成现在热闹而温馨的景象。孟阿姨说自己记得每一位店里的常客,这里就像家,而他们就像她的孩子。“只要孩子们来,就有口热乎饭吃。”一年又一年,孟阿姨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曾经有毕业多年的学生专程回来看望她,孟阿姨很感动。按照学校规划,长廊即将被拆除,就算满怀不舍,在剩下的日子,孟阿姨仍然会做好每一碗面,用一碗碗满怀情谊的小面向山理工进行最后的道别。
  有人在这里收获自己的成长。东校区全味时间奶茶店的店主马梦娇去年刚刚大学毕业,最初只是应朋友的请求来到山理工的她,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我在跟同学们聊天时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校内开店也是想更好地服务学生。”马梦娇笑着说,好像在回忆着过往。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对奶茶的制作变得熟稔,现在的马梦娇看起来,依旧像个不谙世事的女孩,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暖暖的灯光打在她的身上,笑起来像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糯米奶茶,混进学生中,毫无违和感。在这里,学生在慢慢成长,她亦是。
  也有山理工的学子,从未离去,以旁观者的身份继续陪伴山理工成长。圣禾馄饨的店主李建国是山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4届毕业生,毕业后李建国没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工作,而是机缘巧合在山理工开了一家小吃店,而如今,李建国也从当年的青涩小伙成为中年大叔。经营初期,菜品口味不过关,有一位同学吃完后在店内留下一张纸条:“老板,你做的菜太难吃了,以后能不能做得好吃一点?”这并没有挫败他想要开好这家店的信心,之后他不断试验改良,让菜品达到最佳口味。李建国很喜欢校园内的氛围,这里和社会不一样,“学校外面的人很少会用这种委婉、诙谐的方式向商家提意见,这也是学校的美好之处。”
  四年间,山理工学子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他们始终坚守在这里,回忆里的点点滴滴,也永久珍藏在他们的心中。
  一间店铺会带来一份便利,而一位好的店铺老板带给同学们的是比便利温暖百倍千倍的慰藉。服务网点的存在使同学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便利,更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找到了家一般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