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副刊的独立与创造迷乱的眼睛
!!!!当代纸媒体结构正在强烈振荡,而副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郁闷:要么向通俗文化投降,要么在高雅的文学精神中阵亡。与当代纸媒体的新闻版面强烈扩张相比,传统副刊版面被挤压到报纸的边缘,随时有可能被驱逐出境。这一点上,很多热爱副刊、对副刊文学抱着深厚感情的人是深有体会的。以文学创作为主的我,从大一开始向校报的的副刊投稿,我发现校报对副刊越来越重视。副刊成为“灵魂的出入口”和“文学的展览厅”。
近年来,报纸的纯文学版纷纷变脸,生活随笔、时评杂感、纪实文学、时尚书评、幽默小品等等,取代了小说、诗歌等纯文学体裁,成为党报文学性副刊的主打。当然,副刊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力只高扬高雅的文化,而贬抑通俗文化。同时,中国报纸的副刊与西方报纸的副刊不同,中国副刊受中国文化和中国读者的影响,-般跟文学、文化、艺术、读书有关联,比西方报纸副刊要纯些。但目前也面临着困境,即很多报纸也在向西方的“生活方式类副刊”转型,而我们校报成为了师生们文学稿件的唯一阵地。
我认为副刊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个是独立性,一个是创造性。副刊需要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见解,独立的品格,否则就不再是副刊本身,而会叛变并失去纯净的贞洁。这样固然是没有错的,做到也难能可贵,因为现在的副刊正受着新闻版面的挤压,也有很多报纸的文艺副刊已经蜕变成社会副刊。也就是说副刊必须承载新闻版面没有的功能,对于我们的校报就应该在文学或者思想上给于指引与展示。
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独立不是划清界限,也不是为独立而独立,而是独立的同时必须有创造性。副刊的内容必须创新,适合读者日益提高的阅读需求,传递更多的文化或文艺方面的信息。如果副刊上的文章还停留在描绘事物表面的景象,或者它的风格尽是享乐和抒情,那么副刊的质量必然下滑,另一个极端是走向娱乐化,最后必然伤害副刊,伤害抱有期望的读者。所以,创新不仅要在文艺本身的技艺上,也在思想水平的体现上,同时也要遵守资讯产业的规律(报纸必须以发布大量的信息为己任)。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校报作为特殊环境(校园)中的产物,又有其独特的育人要求,因此要更强调其内容的品质:展现校园文学的魅力,显现师生的精神创作力量。
最后,祝愿所有朋友们在新的一年用暖暖的文字表达情感、记录记忆、传递思想,给你,给他,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