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为医院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手段和工具,并发挥引导和诊断作用,形成激励医学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最终提高我国医学科技发展水平。
本报讯 12 月 19 日,“2017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正式出炉。本次共发布了 1 个涵盖 100 所三级医院的综合影响力排名、29 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及部分三级学科排名、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医院科技影响力地区评价排名。其中,我院科技影响力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山东省第1 位,位列全国综合排名第22 位,共有 10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20 强,15 个学科位居山东省内学科排行榜首。其中, 我院心血管病学位列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学科排行榜第 5 位,是省内单学科最高排名。
榜单上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位列综合排名前三甲。山东省共有三家医院进入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百强 , 其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排名第 22 位,山东省立医院第 64 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 68 位。在 29 个学科影响力排行榜中 , 山东省共有 23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 强,其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占 10 个学科,分别是心血管病学(第 5) 、急诊医学(第 9) 、 血液病学(第9)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学(第 10) 、耳鼻咽喉科学(第11) 、变态反应学(第 12) 、消化病学(第 16) 、妇产科学(第 16) 、 神经外科学(第18) 、肿瘤学(第 19) 。
在全国医院、全国学科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发布的同时,排行榜还按照不同省份区域排出了 31 个影响力地区的综合排名三强及 29 个学科科技影响力的三强。在山东省的榜单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位列三强。在山东省学科影响力排名的 29 个学科中,我院 25个学科进入省内前三,其中15 个学科位居榜首,分别为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消化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学、变态反应学、 传染病学、 普通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急诊医学、肿瘤学。
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的强化升级和交叉融合,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助推医院医教研等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水平得到业界同仁和广大患者的充分认可,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获奖的数量和等次均居省内同行业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学科影响力排行榜中,我院心血管病学排名全国第 5 位,仅次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此次省内单学科最高排名。
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前身是 1958 年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室。从 2013 年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医学信息研究所便酝酿对我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进行科学评估,并于2014~2016 年连续三次发布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评价医院从上一年的 1325家增加到 1629 家,指标体系包括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学术影响 3 个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和 21 个三级指标,共涵盖 29 个学科领域,最终形成全国医院和学科的排行榜。(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