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校3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本报讯 (记者 王大勇 单宝来) 3月11日, 省政府发布 《关于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 对获得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人员进行奖励。我校孙宝江、 王志远、 王成文、 李昊等完成的 “复杂压力体系井筒安全高效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 唐晓明、 苏远大、 陈雪莲、 李盛清、 庄春喜等完成的 “超远探测横波反射成像测井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项目, 吕开河、 刘敬平、 黄贤斌、 孙金声等完成的 “复杂地层油气储层保护技术与应用” 项目分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杂压力体系井筒安全高效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 针对深层、 “三高” 及海洋复杂压力体系地层钻井过程中 “喷、 漏、 窜”等事故易发, 严重制约井筒安全高效构建的世界级难题, 首次建立了考虑超临界态相变、 天然气水合物相变、 气体组分溶解与脱溶的七组分多相流动模型, 发明了 “压力精确预测-溢流早期监测-回压精细控制” 一体化井筒压力主动控制方法, 发明了考虑井筒压力与多尺度裂缝张合动态耦合作用的钻井液漏失定量预测方法, 发明了随钻裂缝封堵防气侵剂和混合纤维材料聚合物堵漏剂, 构建了多尺度复杂裂缝性地层高效防漏堵漏技术, 研发了高强、 高稳、 低密纳米增强泡沫防漏水泥浆体系, 形成了复杂压力体系井筒安全高效构建一体化技术。该项目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5件, 美国发明专利7件,制定标准3项, 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登记软件著作权12件, 出版中英文著作5部。在国内外多个油气田推广应用, 事故率降低90%以上, 钻井周期缩短18.4%~31.6%, 为我国复杂油气藏发现、 安全建井和降本增效作出了重大贡献。

“超远探测横波反射成像测井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项目, 针对传统远探测技术存在的“频率高探测浅 (约10米) 、 无方位识别、 且探测信号受井中声波强烈干扰” 等技术瓶颈,原创性提出了一种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理论, 发明了探测更远且大幅提升反射波信噪比的低频偶极测井方法, 发明了一种井外环向扫描探测成像的方位远探测方法, 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一种探测深度达70米且具有方位识别能力的声波远探测测井技术, 实现了测井由 “一孔之见” 到 “一孔远见” 的跨越,工业化生产了12套低频偶极横波超远探测成像测井仪器及其处理软件。在南海陵水、新疆玛湖、 华北廊固等油田发现了一批常规测井难以识别的隐蔽型高产油气层, 同时也为定向侧钻、 酸化压裂等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5件, 实用新型专利4件, 软件著作权16件; 在Geo?physics、 GJI等发表论文80篇, 使我国声波远探测测井技术及其油田应用效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复杂地层油气储层保护技术与应用” 项目, 建立了 “镶嵌暂堵” 储层保护理论, 针对裂缝性储层、 中高孔高渗储层和低孔低渗储层,分别提出 “镶嵌暂堵” “镶嵌暂堵-纳米成膜”协同增效和 “纳微米成膜-防水锁” 协同增效储层保护技术; 针对低压易漏强水敏储层, 研发了低密度油基泡沫钻井液。通过该项目的研究, 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储层保护技术难以适应复杂地层储层保护的重大技术难题, 实现超低损害钻井, 对安全和优质高效开发油气资源、 提高油气产量、 降低吨油成本、 延长油田的开发周期, 特别是对推动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有效动用发挥了重大作用。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2件 (其中美国专利8件) ; 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秘密1件; 发表论文78篇, 出版专著2部; 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三年, 在4个国家的15个油田应用1810井次,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

2018年,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授奖194个项目和1名科技专家。其中, 最高奖1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 二等奖17项、 三等奖 4 项;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3 项、 二等奖 7项、 三等奖3项;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4项、 二等奖79项、 三等奖4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