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校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仪式暨学院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姜柏生



  3月22日下午,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仪式在江宁校区德馨楼D101报告厅举行。


  南京医科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在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传播的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希望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评定等方面加强政策激励,学院也相应加强配套激励,把能够为学科建设发展做贡献的人推出来,与此同时,能够大量引进人才。
  南医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南医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学科优势。应该把它视作南医大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南京医科大学的医学与人文相结合也是这其中的协同优势之一。学校需要思考的是:这两部分内容,如何融合和嫁接,而习总书记的讲话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思路。思政课程是显性的,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是隐性的,显性课程与隐性优势应该做好结合;事在人为、齐心协力,配齐师资队伍,做好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引进力度。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支撑作用。
  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具有主人翁意识,能够潜心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对于学院与学校的发展介入感要深。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与学校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如与人事处积极联系会商人才引进问题;与教务处联系教学改革———这其中也包括了实践教学;与团委、学工保持联系,掌握学生思想实际;与研究生院保持联系,了解双一流建设资源情况和思政专项情况,并获得经费支持;与科技处保持联系,了解课题如何设计;与宣传部保持联系,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迹、成就和典型人物的宣传。同时,还应该注重对上课有特点的思政课教师积极宣传,打造“网红”老师、理论大家。
  要以建立一级学科为目标———南医大有着很好的基础,可以选择比较具有自身特色的方向,例如心理学、伦理学等,融入医学人文;同时,积极寻求、获得学校政策支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自豪感。
  学校党政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根本保证。核心问题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医学人文的关系,就是底色和特色的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医学人文与思政这两支队伍要做到互通,研究方向上要打通、教学与科研的融通要深入,让人文教师参与到思政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让人文教师有归属感。学校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引进要给予支持。思政课程是特殊的课程,特殊的课程需要特殊对待。在教学改革方面,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工作的核心。通过教学让学生有获得感,让教师体现价值、有自信。不仅抓好第一课堂,还要积极组织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开展,提升思政课堂在全校的影响力。在学科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名副其实,应动用学校所有资源,把握当下的好机会,争取拿下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硕士点。在思政学科研究中融入人文学科的方向,把学科资源整合,共同进行思政学科的建设。在科学研究方面,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有着医学人文的优势,除了学术科研,要注重围绕教学开展科研。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先要协助学校党委制定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围绕“金课”标准,打造南医大思政金课。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发挥马克思主义优势,参与推动“三全育人”的整合创新。马院要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完善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力争高层次课程和成果新的突破。
  近年来,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两支队伍”的建设上投入力度都很大,这两支队伍就是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未来3年将要实施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能够逐年完成人才与师资的引进目标,结合自身特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教师的融合,鼓励更多的人文教师参与到思政课的教学与科研中,人事处也将继续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