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明确目标充分准备积极就业———访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冯国营


  春暖花开,大学校园里的就业招聘又热闹登场。开学以来,我校已举办6场校园专业招聘会,2场地市组团招聘会,很多毕业生来到现场与招聘单位交流沟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今年就业形势如何?学校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就业?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选择?记者日前采访了学工处分管就业工作的副处长冯国营,请他对同学们关心的这些问题作了解答。
  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工作任重道远冯国营告诉记者,国家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从去年年底开始,教育部、人社部和山东省相关部门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扎实做好“稳就业”的工作,并且对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动态监测,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靠。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稳就业”放在做好今年工作的“六个稳”第一位。我校党委行政对做好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就业工作的措施,要求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冯国营介绍说,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834万人,我校有7383名本科毕业生,毕业生数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谈到就业形势,冯国营分析认为,受复杂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岗位增加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校毕业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工作难度与压力非常大。希望同学们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正确的认识。
  多措并举 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今年,我校和其他许多高校一样,没有举办综合性的大型招聘会,而是每周在南北校区轮流举办一场专业化小型校园招聘会。冯国营介绍说,大型招聘会集中招聘,影响大、参会单位多、招录的专业比较全,吸引的学生也比较多;但另一方面,这种大型招聘会也比较庞杂,针对性较弱,毕业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也不容易。而我们举办的专业化小型校园招聘会的参会企业虽没有大型招聘会多,来应聘的学生人数也比不上大型招聘会,但小型招聘会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它是专门针对某个校区的相关专业举办的招聘活动,针对性更强,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可以更充分交流沟通,更容易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样也更符合企业的招聘需求和学生的求职意向。此外,招聘会举办的地点都是学生活动密集的地方,不仅毕业生热情参与,许多低年级学生也来打听了解就业信息,营造了浓厚的就业氛围,招聘会成了一道校园风景,增强同学们的就业意识。“从目前举办的8场招聘会的情况看,效果确实不错,由于针对性更强,不仅学生的参与度高,企业也很积极,有的单位已经连续参加了三次,已累计有359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9693个。”冯国营告诉记者。
  除了举办小型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招聘会,学校还采取了多项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一是家校协同推进就业。各学院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建立的微信、QQ家长群,按专业、地域等把招聘信息精准投送给毕业生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就业情况。就业不仅涉及到学生,也涉及到学生家庭,每个家长都关注就业形势,希望自己孩子找到满意的工作,家长对学生择业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让家长了解就业信息,会协助我们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推动就业工作开展。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如何形成固定的、常规的 “家校协同”就业推进模式,以期实现家校更进一步的沟通,更好地助力学生就业。
  二是主动“走出去”。一些学院开通“就业大巴”,不仅组织学生参与地方举办的招聘会,也主动到招聘企业去实习、现场参观、面试录用。例如生科学院组织毕业生赴鲁南制药集团,林学院组织毕业生走进山东泓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化学学院组织部分毕业生到山东汇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毕业实习,这样的就业“相亲”让学生可以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自己能力的施展空间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是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就业不仅仅是学生的事、学生工作人员的事,专业老师也肩负着推荐学生就业的责任。学校出台了相关政策,调动专业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各学院都有不少老师发挥自己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推荐学生就业,有的老师推荐考研调剂与就业的学生多达20多人。
  四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针对一些学生要考公务员、事业编等对当前签约存有顾虑的问题,学校主动与企业协调沟通,告诉企业学生的顾虑在哪里,建议企业与学生签订相关的协议时设立备注事项,规定由于一些原因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自动解约。通过这样做工作,努力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推进就业签约。明确择业目标 积极主动就业采访中,冯国营告诉记者,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不是没有岗位,而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不强,存在“慢就业”的状况,这是我们下一步就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所谓慢就业,就是指学生不急于就业,等待观望,直到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为止。
  冯国营分析认为,不考研的学生有一部分是积极主动就业的,这部分学生又分为两类:一是个人择业规划比较明确,比如要去哪个地域、哪个类型的企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二是急于经济独立的一些学生。
  慢就业的学生也分为两类,一是有些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家庭经济状况还不错,不急于找工作,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二是一些学生择业的规划不明确,对在哪个地域、找什么样的工作没有明确打算,对自己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也不清楚。
  冯国营说:“虽然学校从大一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对自己的就业没有明确规划和目标,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
  如果毕业生的心理预期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怎么办?
  谈到这个问题,冯国营说:“我们也曾经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学生,谁都希望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实有时是很残酷的,一个人的理想总会与现实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给人的生活留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采取灵活的策略接受现实的挑战。”他给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如果一个学生有强烈的就业意愿,但目前岗位达暂时还不能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建议这类同学可以选择一个有能力达到的、距理想目标最近的目标去就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积累,再向自己最终目标争取、靠近。目标太远不能一步到位,就分步实施。一直等待下去总不是办法,而且等待中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对于那些择业目标还不明确的同学,冯国营建议: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想想,自己究竟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要到哪里去,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再积极寻找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第二,如果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建议这部分同学认真做一份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求职简历,通过这个过程梳理大学4年的表现,了解自己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这样也许会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
  谈到如何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冯国营告诉记者:“如果要参加一场招聘会,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同学们一定不要打无准备之仗,首先要了解就业市场信息,筛选出和你心目中相符的企业,梳理符合自己理想的企业,并与企业充分交流,尽量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应聘时要制作一份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和企业要求的简历,在与企业交流时一定要把自己最优秀的那一面表现出来,这样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采访结束时冯国营对记者说,学校领导、老师、辅导员希望每个毕业生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就业工作困难多、压力大,但我们仍希望就业工作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让更多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