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文墨生辉”:笔记彰显学风传承



“有的笔记有典雅大气的毛笔封面,有的笔记里则用彩色笔标注了很多知识点,各具千秋。”学习委员左翻右看,精挑细选出了参加院级评选的笔记。3月13日,文学院“文墨生辉 笔记书华”课堂笔记评选活动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举行。

“我交的是大学写作的课堂笔记,听到学习委员在班里说大家有什么自己觉得好的学习笔记可以交上去,我就交了。”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孟诗佳说。她通过记笔记受益匪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我深化了对有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2017级化学化工学院的田贵秀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她认为记课堂笔记可以增加学生的速记能力,也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钱嘉欣则从不记课堂笔记的弊端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长期没有自主整理笔记的学生获取的知识会很杂乱,很难找到学习的脉络精简知识的思路。”

获得本次笔记评选活动的一等奖的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嘉兴认为,过过手的东西和只看一遍是不一样的,手写比拍照、打印更能体现一个人对学习虔诚的态度。文学院副教授刘志芳则对此有更深入的看法:“教学最初就是口耳之学,以此不断地传承下去。任何一次活动或者是教学科技都是只一种辅助的手段,目的还是会回归到学生的学习上。”

作为一所优良学风广为流传的高校,一本好的笔记其实是师大学风的缩影。2017级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牛心语说:“我记得我校的学风里有一条就是‘勤学问’,我觉得这个活动就与这样的学风很贴切,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笔记中不只是对“勤学问”一如既往的传承,更有对“活学问”的彰显。刘志芳说:“学风淳绝对是我校的一个非常良好的传统,但学生不仅要记住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方面的涉猎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我校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拔高自己。”

作为此次活动的筹办人员之一,李嘉兴说:“在我看来,获奖同学记笔记的‘功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同学采用了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记笔记,还补充了一些课外相关知识,通过整理把知识学活。这都是十分新颖且有用的方式,这是学习方法上面的一大进步。”

2018级文学院的李奕诗深有体会:“这个活动的开展能帮助我校营造一种人人记笔记的良好氛围,还能让同学们更花心思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地做到把知识学活。在学生们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我校的学风建设也会越来越好。”

2018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梁帆认为,这个活动很好地激励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本学期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梁甜说:“如果这个活动能通过文学院传及全校的话,对学风建设大有裨益。”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就是一种学风建设具体化的体现,更是一种优良学风的传承,我们也希望以后能够用更多的形式来参与到学风建设当中。”正如我校党委副书记陈广文强调的:“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风建设和品牌建设,深化工作实践,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文学院2018级辅导员陈光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