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身边榜样】做立体的自己——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化学学院研究生周培章

  早上七点到实验室埋头做实验,深夜十二点回寝,他在学业上刻苦钻研;主动报名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自愿抽出时间给学弟学妹们辅导高数,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在寝室里听音乐,去操场跑步锻炼,每年特地去外地看漫展,他在生活中爱好广泛。
  他是周培章,我校化学学院本科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化学学院成为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目前一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EI收录5篇,CSCD收录1篇),申请5项专利,获得国家奖学金。
  “不吹嘘学霸人设,做立体的自己。”这是周培章眼中的自己。

  有运气,但更多的是努力

  周培章现在研三,虽说还有一学期才毕业,但他早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大概提前了半年多吧”,坐在凳子上的他腼腆又带着点小骄傲地说。

  毕业论文能够提前完成有一个颇为传奇的因素———受到一次“错误”的启发。当时周培章正在做导师给的一个课题,因为化学工业品编码比较相似,做试验时他一不小心拿错了一个样本,将TMB-5成核剂拿成了TMC-300成核剂。
  “由于没有注意,在观察实验反应的时候,始终发现不了本应出现的现象。”周培章表示,当时自己真的是手足无措,但谁也没想到拿错的TMC-300成核剂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阴差阳错地让他发现了从没关注过的物质反应。于是他决定调转研究方向,最终取得成果。
  可是光凭借运气怎么能够取得这样的的成绩呢?在偶然的背后,是周培章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当时特别枯燥,很累很累。”回忆起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日子,他如是说。每天六点钟起来,七点到实验室,一直呆到晚上十二点才回宿舍,反反复复的高强度节奏持续了一个月。在这样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实验数据才得以准确清晰地记录,毕业论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完成了毕业论文的他却没有丝毫停顿,随后进行的新论文写作和实验过程更为复杂。围绕取代基的不同,设计了4个系列共36种化合物,两步合成。从微量探索性合成到大批量合成,其中同一个反应需反复多次进行。部分实验材料厂家无现货,需定制,从下单到收货需要一个多月,他就耐心地等。实验反应时间长达10-14个小时,还离不得人,他就一直守在旁边,随时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
  “‘专注’是他作为长理学子最亮的底色。他对学习和研究都十分投入,简直到了‘入迷’的境界。”班主任刘文成这样评价道。

  不保留,教学弟学妹高数

  “三引三导”是化学学院从2016年开创的研本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模式,以“三引三导”为主要内容,以选拔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班级的辅导员(以下简称研辅),全面引领所对接班级本科生的同学思想、学习、就业、科研、实践、心理等方面的辅导。

  周培章报名参加了这个选拔,并且从二三十名候选人种脱颖而出,担任了化工1601班的研辅。“我自己就是化工出身的,对于这一块儿还是比较有经验,就想帮助一下学弟学妹们。”
  除了与学弟学妹分享心得体会,告诉他们学科的重难点,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周培章还自发给化工1601的同学们辅导起高数来。
  “高数历年来的挂科率都比较高,并且对于考研和后续的学习也有蛮大影响。”于是,他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前一个月开始给学弟学妹们辅导高数。
  “我对高数有一定经验,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清楚哪些容易哪些又是难点。”为了让学弟学妹们听得更明白,理解得更轻松,周培章先是仔细看了学弟学妹的高数书,然后做了一个复习提纲,做到在讲解知识点时能够有条有理。此外,他还找来一些经典的综合题型,给同学们讲清楚其中有的内部联系,并总结方法经验。“那些方法都是他自己做题总结出来的,对我们的复习确实很有帮助。”化工1601班白少雄同学感慨地说。
  备一堂课要半天时间,每星期讲两个半小时,一个月四个星期……经过他的辅导,化工1601班高数在期末考试中的通过率位列学院年级第二。这一自发辅导事情被学生传来传去,最后被老师知道了,老师就找到了周培章,鼓励他,支持他继续坚持那样做。
  “看到同学的成绩后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做的是有意义的,也继续做了下去。”周培章满意地表示。

  爱好广,让生活张弛有度

  在热情踏实的学霸形象背后,使他更加立体的,还有日常中的他。周培章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做试验,“每天都坚持努力是很重要的,但没必要每天都很拼命,我觉得人应该张弛有度。”周六周日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验进度,和朋友一起出去吃个饭、娱乐休息一下,调整一下自己。

  日常的闲暇时间他喜欢听音乐,在舒朗的音符中缓解焦虑;还喜欢跑步,在动感的节奏下释放压力;作为一个“二次元”迷,每年他还会专门去广州或上海看漫展,“既可以放松解压也可以为自己的科研提供好的身体保障。”
  虽是常年埋头在实验室的理科生,可他平时可不木讷。“也许很多人形容自己的学长都是用‘尊敬’之类的词,但在我们眼中,周培章学长是可爱的,更像我们的一个大哥哥。”化工1601班马润乐谈道。因为周培章和学弟们同在一栋宿舍,他会经常去学弟们的寝室里坐坐,有时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当下时事再到双十一红包无所不谈。“甚至连他的发型还是我们帮他选的呢。”马润乐笑道。
  因为周培章的负责与亲和,遇到学校举办的科技立项活动或大赛,学弟学妹们也爱找他做指导。“他在我们班指导过队伍就有七支以上,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马润乐说,“我们班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在学院的科创平台继续发挥光与热,我想这和学长为我们引的路是分不开的。”
  周培章最喜欢的一部漫画是《冰上的尤里》,尤其喜爱其中主角维克托,“他所认定的事情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对冠军有着执着与坚持,同时性格中的感性和柔情也很打动我,让我心中的他愈发立体。”这一点和周培章也很类似,他同样也是这样立体的。
  (学生记者 贺文静 张玉丰 何依 吴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