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多措并举 让教育扶贫“开花结果”


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与宁城县必斯营子总校开展学生手拉手活动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与宁城县必斯营子总校开展学生手拉手活动

顺平县副县长到我区开展京冀职业学校结对工作顺平县副县长到我区开展京冀职业学校结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根据国家、北京市及石景山区精准扶贫和对口协作的工作要求,石景山区教委重点对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以下简称宁城)、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河北省顺平县(以下简称顺平)、青海省称多县(以下简称称多)与湖北省竹山县(以下简称竹山)进行教育帮扶与智力支持。

一、 精准摸底, 因需制策。

为精准帮扶与科学制定帮扶方案,石景山区教委积极与对口地区洽商, 认真倾听对方需求, 经过多次沟通, 结合实际情况, 确定了教育帮扶内容项目及具体实施方案。2018年, 石景山区教委从送教下乡、 教师来区培训、 学校结对与学生手拉手、 选派教师支教、 捐赠资金物品等方面、 34个具体项目深入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二、 建立机制, 加强领导。

本着深度挖掘自身潜力, 创新帮扶方式原则, 石景山区教委成立了教委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一方面, 通过2018年精准扶贫和对口协作工作方案、 任务分工表明确了主管领导与责任科室, 形成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 积极与对口地区进行深入沟通与对接, 签订教育帮扶和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全年, 石景山区教委领导赴对口地区调研对接4次, 双方互访对接12次,推进帮扶工作有效开展。

三、 多措并举, 深入推进。

精准摸底是基础, 精准施策是关键。石景山区教委本着 “精准扶贫、 有效脱贫” 目标, 依托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石景山区各学校力量, 在教育脱贫上下大力气, 让教育扶贫工作开花结果, 取得实效。

送教下乡是重点内容。石景山区教委认真选派教育骨干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主要通过以示范课、 校本研修、 讲座等多种方式与对口地区教师进行专业课程互动与交流。2018全年, 完成18名教师送教工作, 其中莫旗5人、 宁城3人、 顺平 2 人、 称多 8 人, 受培训人数近 2000人。

2018年10月8日-13日, 石景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带队一行8人, 奔赴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开展送教工作。在缺氧、 头晕、 呕吐、 夜不能寐等各种情况下, 教师们仍然走访了称多县民族完全中学、 称多县完全小学、 尕朵乡中心寄校等十多所中小学幼儿园, 并坚持完成了讲座、 公开课、 入校指导等任务。

承接教师来区培训是主要抓手。承接五个对口地区教师来我区研修学习的培训工作, 主要通过报告讲座、 交流研讨、 案例分析、 跟岗实践、 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全年, 完成113名教师来区学习的培训工作, 其中, 竹山48人、 顺平18人、 宁城13人、 莫旗21人、 称多13人。

此外, 来自河北、 内蒙、 宁夏的干部及教师共计65人, 到我区20所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研修。其中, 5月份, 来区学习干部25人、 教师5人; 10月份, 来区学习干部17人、 教师18人。

2018年10月22日, 为期两周的莫旗小学业务校长高级研修班在石景山开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跟岗实践相结合方式进行, 安排了新时代教育思想解读、 课程管理、 教学质量提高、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评价等九个专题。学习期间,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与石景山区几所中小学无偿开放各类教学资源,组织学员学习了解了实验小学的扬长教育、 外语实验小学的 “传送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科院附属学校基于学生实际获得的教学设计、 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利用班级成长纪念册的养成教育等各项活动。

开展学校结对、 学生手拉手是有效途径。2018年, 我区学校与对口地区完成38所学校结对任务, 并签订了帮扶协议。重点在教育科研、 课程建设、 教育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促进对口地区教育发展。为创新帮扶形式,我区探索通过远程授课、 网络课程诊断、 寄送授课光盘等方式高效开展教育帮扶, 重点对结对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与交流。此外, 通过少先队、 团队活动, 激发学生帮扶热情, 开展 “一本书、 一封信” 等手拉手活动, 实现 “爱心传递、 知识共享” , 也让石景山区与对口地区学生加强交流、 增进感情, 成为好朋友。

北京市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采用了 “互联网+线上研修” 的方式, 对结对学校开展帮扶工作。基于实际教学情况, 莲石湖分校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结对校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回复。此次 “互联网+” 的形式, 为教师的交流和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两校老师也在分享与交流中获得了新的友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分校通过建立干部挂职制度、 专题报告、 经验交流会等形式, 在办学思想、 管理理论和管理策略等方面给予结对校支持, 帮助提高管理水平, 逐步形成管理制度化、 规范化。安排优秀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并鼓励优秀教师与结对校 “一对一” 结对帮扶, 建立微信群组, 通过 “隔空对话” 形式, 打破时空限制, 随时随地与结对校教师分享先进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提高业务水平。苹中 “生物公司” 的同学, 为结对校学生制作自主研发 “可以吃” 的纯天然的润唇膏和护手霜, 希望能在寒冷的冬天滋润小伙伴们的双唇, 温暖小伙伴们的双手。

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与莫旗、 宁城、 顺平、 称多四个对口地区学校进行结对, 携手共同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双方在教育教学、 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 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达到了互利共赢。例如2018年, 黄庄职高接待了宁城职教中心校的9位教师组成的交流团, 并就动漫游戏与制作、 旅游与服务管理、 信息安全等专业进行了对接。顺平职业教育中心校18名教师生到黄庄职高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教师专业建设研讨、 学生“京式旗袍” 非遗工作坊体验等课程内容的学习。

选派教师进行支教是必要载体。石景山区教委选派了23名教师赴对口地区开展支教工作。其中, 顺平2人、 宁城1人、 莫旗1人各支教一年; 宁城1人支教半年; 莫旗6人、 顺平9人、 宁城3人各支教一个月。

此外, 完成9名教师赴新疆和田 (2年) 、 1名教师赴青海玉树 (1年) 、 2名教师赴西藏拉萨 (2年) 的教师选派工作。

2018年10月, 石景山区教研员张菁老师来到顺平县二中开展支教工作。因为条件有限, 张老师只能在宿舍对学校教师进行帮助与指导, 并与教师们确定了听评课、 课堂展示、 案例分析、 命题指导等多种研修活动帮扶形式。当教师们想听张老师上示范课的时候, 她都会爽快答应道: “那行, 你们需要, 我就上! ”与此同时, 张老师课上循循善诱, 课间也会和学生们在一起交流, 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都兴奋地说: “张老师真温柔, 听她讲课真好, 知道了阅读的绝招! ” 当地教师也称赞说: “张老师让我们觉得专家就在我们身边, 不是遥不可及、 高不可攀的。 ”

2018年11月,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分院英语研修员、 北京市特级教师蔡吉老师赴宁城开展支教工作。通过听评课、上示范课、 大型讲座等方式开展。蔡老师用自己的课向宁城教师诠释 “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不同目标与任务设置? ” 等问题, 利用鲜活的教学实例交流“大班制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与师生关系构建” 等话题。在不同学校, 蔡老师的课都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师生互动自然频繁, 课堂气氛热烈而又和谐。每次示范课结束, 学生依然欲罢不能, 依依不舍, 迟迟不愿离开。蔡老师的支教活动在宁城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教师反应无论是听蔡老师的听课讲评、 课堂示范, 还是讲座, 都能打动人心, 受益匪浅。宁城教育指导中心英语教研员、 知名作家韩世玉老师这样评价此次的支教活动: 蔡老师的评课能直入病灶, 三言两语便让教师醍醐灌顶; 上示范课时, 蔡老师如神附体, 令学生沉迷忘我, 课堂自然天成; 蔡老师的讲座能上天能入地, 话题实在而又前沿, 妙语如珠而又发人深省, 处处显示教育智慧, 这次支教活动已经给宁城教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捐赠资金物品是重要保障。石景山区教委根据对口地区帮扶需求与协定内容, 积极落实扶贫协作与支援合作工作。一是为四个对口地区拨付教育精准助学资金, 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习及生活费用短缺问题。已完成对宁城, 顺平、 莫旗、 称多助学金拨付工作。对6235名贫困学生进行了精准帮扶, 其中, 宁城997人、 莫旗1839人、 顺平2534人、 称多865人。二是石景山区教委主要领导随区领导到对口地区开展帮扶活动并捐赠了物品, 其中: 对宁城县学校捐赠书籍资料1000册, 对顺平县学校捐赠书籍630册, 对莫旗学校捐赠书包1114个, 对称多学校捐赠羽绒马甲 500 件(2017年) , 为称多尕朵乡捐赠图书1275册并建立了 “爱心书屋” 。三是根据称多县需求, 为该地区54名支教教师拨付地方补贴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四是根据莫旗需求, 为该地区援建尼尔基第四小学塑胶跑道及附属配套设施项目。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教育帮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未来的教育帮扶工作中, 石景山区教委将加大帮扶力度, 丰富帮扶方式, 努力探索最合适、最高效的帮扶措施, 将石景山区教育改革最先进、 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输送到师生们的心田, 为教育公平发展添砖加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