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 摄)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我校复校40周年、建校95周年的喜庆之年,是学校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校党委和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两个一流”建设为引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了年初校党委制定的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年来,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高起点谋划学校未来发展,明晰了2018-2020年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
在去年十届一次教代会提出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基础上,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归结起来就是:一流引领,人才先行,平台支撑,改革驱动,开放创新,奋力谱写学校教育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
——在发展思路上注重“五个更加突出”。即更加突出“两个一流建设”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人才强校战略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国际化战略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改革创新的内驱作用、更加突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
——在目标成效上确保“三个顺利实现”。即抓重点突破,顺利实现“十三五”关键性指标;抓内涵发展,顺利实现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抓力量凝聚,顺利实现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重点任务上聚焦“1232工程”。即以1个梦想——“百年名校”江财梦为指引,奋力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以“2个一流”为引领,即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着力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高水平社会服务平台、高水平管理服务平台“3个高水平平台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国际化办学提升计划“2个攻坚计划”。
一年来,我们落实责任不懈怠,高质量完成年度重点任务,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高质量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我们坚持以本为本,持续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发布《江西财经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5)》,着力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我们狠抓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新增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研究生教改课题21项,立项数居全省前列。我们加大招生就业宣传和激励力度,持续提升生源和就业质量。学校获评“江西省2016-2018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我们精准施策,人才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引才数量增长100%,人才引进质量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我们优化人事管理服务,着力提升教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统筹推进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审,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出台《江西财经大学退休教职工“荣休”实施办法》,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持续产出。我们加强学术活动的系列化、品牌化建设,科研学术氛围进一步浓厚。我们推动项目与成果申报,科研成果质量进一步提高。入选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应用经济学科申报指南1项,在应用经济学科实现江西省此项目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学校教师发表权威论文291篇,在2018年南大核心(CSSCI)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位列全国高校第64位、省内高校首位。我们推进智库建设,服务社会水平进一步提升。《江财智库专报》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60余次;承担了4项江西省社会科学重大课题,1篇研究报告获得国家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
——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我们坚持开放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我们不断拓展交流渠道,师生“走出去”数量持续提升。我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本土国际化氛围更加浓厚。我们狠抓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录取来华留学生总计474人,其中学历生230人、非学历生244人;首次在泰国建立来华留学生生源基地。
——高质量文化创新成果浸润师生。我们注重以文化人,大力提升文明校园建设水平。我们注重典礼育人,成功举办复校40周年(建校9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我们注重校友文化,努力打造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荣获江西省直机关第十四届文明单位;“博雅艺术教育中心”揭牌;设立“江西财经大学校友节”,出台《江西财经大学“荣誉校友”暂行管理办法》,全年完成签约捐赠3000余万元。
——高质量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我们优化功能布局,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我们健全内部管理和招标采购制度体系,提升资产资源效益。我们推进附属单位改革和校园软硬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师生满意度持续提升。完成图文信息大楼搬迁工作;大力推进附属中学改革;启动校医院综合改革;启用新图书馆;“智慧江财”建设稳步推进。
一年来,我们从严治党不松懈,高标准推进党建思政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基层党建创新成果突出。高位推动落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校内全覆盖式党建巡查,层层压实党建工作责任。
——意识形态和统战、思政工作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校上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学校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结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有很深切的感慨和体会,可以概括为五个“必须”: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努力谱写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奋进之笔;必须及时更新发展理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着力打破关键性制约瓶颈,释放体制机制创新活力;必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强化全局观念,又要激励敢闯敢试。
二、2019年工作任务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的扬鞭奋蹄之年,是学校全面推进一流学科、一流本科的一流建设之年。我们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盯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担当作为,聚焦“一个根本任务”,推进“两个一流建设”,抓好“五个持续提升”,筑牢“一个坚强保证”,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奋力谱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聚焦“一个根本任务”: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推进“两个一流建设”:全面推进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建设,凸显“两个一流”发展的重要作用
1.科学谋划学科布局,抓好抓实一流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总目标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导向,优化培养过程管理。
2.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韧劲,深入推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落实《江西财经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5)》要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抓实一流专业建设,培育“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抓实一流课程建设,培育“双万计划”一流课程。抓实一流课堂建设,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抓实一流成果培育,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抓实一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抓实一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三)抓好“五个持续提升”:推进人才队伍、学术科研、国际化办学、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和校园文化持续提升,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整体提速
1.做好“引育用留”工作,持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深入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为教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以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为重点,做好人才服务工作。2.着力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持续提升科研和服务社会水平。改进科研管理服务,力争科研成果量质齐升。推进科研合作交流与社会服务,发出江财学术强音。
3.加快国际合作步伐,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层次,推动深度国际交流合作。组建海外教育学院,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4.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提升管理服务保障水平。落实基层减负举措,提升管理效能。着力推进实施“智慧江财”综合项目,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按时保质完成校园建设任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抓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师生提供良好服务。
5.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提升江财文化影响力。传承江财精神,涵养文化底蕴。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发挥文化育人功效。
(四)筑牢“一个坚强保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把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加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
做好干部工作,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纪律作风建设。
严守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此外,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校友分会建设,丰富“校友节”文化内涵,稳步扩大教育发展基金规模,规范基金管理。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提高办学经费增收能力,实现事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招标采购、离退休人员服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支持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办成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职业本科院校。
(本文根据“双代会”期间审议通过的《学校工作报告》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