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三版)
学校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涌现出一批品牌特色活动。2016年以来,学校组织文化、学术讲座415项,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和文化活动项目943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训练计划项目522项。据统计,有77%的2017届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了社团活动。学校以诚信为特色的文化建设,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蝉联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成为上海市交响乐团联盟单位等。
4.4.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学校鼓励和支持参加国(境)外交流学习、实习或竞赛。从2017年9月开始,学校设立贫困生交换生项目,已全额资助30名贫困生。2016年以来,已经有1?507名学生参加海外交流交换学习。学校与松江大学园区各高校合作开放跨校选修课程,两学年中学生修读其他高校跨校选修课程51人次;大学园区其他高校学生选修学校课程1?838人次。学校与南京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互派学生交流学习,2016年至今学校派出交换生2人,接收4人。
5 学生发展
学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多措并举构建了学生发展服务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学风不断改善,学习效果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学生培养质量获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肯定。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招生计划层次较高。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近年来,一本招生省份逐年增加。2018年在20个省份实现了一本招生,共录取新生4?256名。
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学校2018年录取的新生中,上海市和外省计划规模占比分别为 38.09%和 61.91%;男生占32.14%,女生占67.86%。
生源质量高。2016年以来,学校在外省市的录取分数线与批次线分差均值逐年上升。除上海地区及其他特殊类别所录取考生(港澳台、高水平运动员、少数民族预科、新疆西藏内高班、喀什定向等)外,学校在一本、二本及国家专项批次所录取的外省市本科新生中,录取分数高于当地一本控制线人数比例2017年为98%,2018年为98.79%。2018年,新疆理科录取最低分超当地一本控制线116分,西藏(汉族)文科录取最低分超当地一本控制线100分录取位居当年各省榜首。
高报到率。学校新生报到率高,2017年为97.57%,2018年为97.11%。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5.2.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学校围绕教育部所提出的“十大育人体系”,着力构建“注重引领、管理科学、保障到位”的学生指导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16年以来,已有227名学生携笔从戎,93名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西藏专招计划等国家地方项目。
加强诚信教育。学校从“入校教育、校园文化、专业教育、日常教育、网络教育、毕业教育”六环节入手,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实现诚信从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培养到理想信念的升华。2016年以来,学校开设了信用中国、财经中国两门“中国系列”课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领衔主讲。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打造立信小信鸽、立信校园百科、易班等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的网络载体。2016年以来,学校易班多次获市“年度十佳工作站”。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学校荣获“2015-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荣获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深入实施学业指导与服务。学校成立学业发展中心,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服务。建设考研教室、引入校外资源,为有考研和出国需求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
全面推进资助体系建设。学校建立以“奖、助、贷、勤、免、补”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6+1”立体资助体系。2016年、2017年,学校发放各级各类资助经费2?601.92万元、3?116.45万元,分别资助学生20?273人次、22?714人次。学校获评2017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2013年5月,学校创设学生发展银行,引导受助学生用个人发展和进步回报国家和学校,得到市教委、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及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同,成为上海市资助工作特色项目。
全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学校构建覆盖学生成长过程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现有就业创业指导师50余人,市级生涯发展工作室6个。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指导。组建学生就业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名企走访”“创客训练营”等50余个特色活动,每年参与学生的覆盖面超过60%。我校刘倩倩同学获得2017年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三等奖。
不断完善“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服务平台建设。学生事务中心积极推动跨校区事务办理,现有进驻部门9家,办理成绩单打印、在读证明打印、保险理赔、毕业离校手续等20余项业务,每年服务学生2万余人次,多次接待国内其他高校同仁的参观和来访。
5.2.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学校按照科学规范、专业培养、职业发展的队伍建设要求,组建了以学工干部、专兼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2016年以来,学校获得2个上海市名师工作室的立项;2位辅导员分获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奖和提名奖;多位学生工作者荣获市“育才奖”,市“阳光学者”、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在市级职业能力大赛、国防教育、市军事理论教学比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等活动中荣获多项殊荣。
学生组织和团队保障。学校注重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2016年以来,学校会计学院2014级会计学1班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工商管理学院团委、经贸学院团委被授予“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工商管理1班团支部、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税务3班团支部获“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5.2.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2017年5月,学校开展的调查显示,受访学生对指导服务与支持保障总体满意。第三方调研机构麦可思的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对各项学生工作满意度保持在85%左右;毕业生对学校社团活动的满意度在80%以上,公益类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最高,达到了91%。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5.3.1学生学习态度、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加强日常管理,端正学习态度。2016年以来,全校学生的平均准点出勤率从87.28%提升到91.54%。加强学风制度建设,严格考试纪律。学校落实《学风建设实施方案》《课堂考勤管理规定》制度;实施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学业预警制度;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严格考试纪律,促进良好的学风。规范教学行为,以教风带学风。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以教风带学风。加强榜样示范,培育学习共同体。2016年以来,已评选出130余名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校院之星”,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提倡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加强朋辈之间的帮扶。
5.3.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学生的学业成绩较好。2016-2017学年,全校学生平均成绩保持在80分以上,平均绩点分布呈正态分布。2017届、2018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分别为250名、256名,出国深造的分别为409名、439名。2017届、2018届毕业生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分别为95%、93%,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分别为63%、66%。2018年4月-6月,学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海市赛区决赛中112名学生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其中金融学院邓诺亚同学在2018年8月的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学生发展能力增强。2016年以来,学生1?410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91人次获得上海市奖学金、14?549人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及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干部等荣誉;470名学生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450名学生获评校优秀毕业生;涌现出24个先进集体。2016年以来,学校学生在学科竞赛、本科生创新活动和技能竞赛、文艺和体育竞赛中荣获国际级、国家级、市级荣誉695项;发表学术论文131篇、发表作品94项、获得专利13项。
在2016-2017年的ACCA全球考试中,学校学生4次取得中国区单科第1的成绩;2017年,学校获得“ACCA优秀高校奖”,在大陆举办ACCA建制班的一百多所学校中名列前茅。2016年,学校学生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上海市银奖3项、铜奖6项;获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赛区“优秀团队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团体二等奖。2017年,学校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二等奖。2018年,学校代表队获第五届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中国区二等奖。
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德育表现良好。2016年以来,学生的德育成绩平均达到85分。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文体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普遍达标。2017-2018学年,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合格率高达98.56%。2017年,学校学生荣获第二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大赛(音乐艺术类)一等奖1项,第十三届“长三角”民族乐器展演“优秀演奏奖”1项,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8年,学校“星海艺术团”交响乐团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器乐甲组一等奖”。体育特色项目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取得多项荣誉,其中击剑队2017年获得15金、15银、18铜的成绩,跆拳道队2017年获得9金、9银、7铜的成绩。
5.3.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校园生活的满意度
2017年麦可思第三方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度为84%,其中总体知识满足度为87%。学校近两年开展调研的结果也显示,受访学生中90%以上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扩大自己视野,对教师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等方面的好评率均达到90%,87.06%的学生对师生关系表示满意。学校努力创设安全、规范、文明、和谐园区,将安全意识、人际关系等德育教育的内容贯彻在日常生活中。
5.4就业与发展
5.4.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上海市高校领先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曾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近五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了95%。2017届和2018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分别为78.43%、79.65%,就业率分别为96.46%、95.86%。就业质量逐年提升。2016年以来,毕业生前往国家重点行业、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比例稳步上升。麦可思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月收入逐年提升,2017年度达到5?692元。
5.4.2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评价
学校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特色鲜明,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肯定,塑造了“专业扎实、应用性强、综合素质高”的良好声誉和口碑。
社会认同。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学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较好,毕业生在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就业现状满意度”这一指标,本校近四届毕业生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
校友评价。麦可思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本校近四届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分别为88%、89%、90%、87%,大多数毕业生对母校较为满意。
6 质量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强化教学标准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坚持校内自评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实现了教学质量保障的常态化、全面化和动态化,为本科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1.1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观,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管理业务的质量标准。以质量标准为基础,保障教学规范化运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教学工作运行规律,构建了由目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资源保障体系、过程保障体系五部分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6.1.2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建设,学校成立了教学及教学质量保障委员会,设立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学校已建立50余项教学规章管理制度,涵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全过程,完善教学评估、教学督导等方面的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学校初步形成“日常监督、定点监督、定期监督、师生监督、社会监督”的教学质量联动监督运行反馈机制,基本实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改进提高、跟踪反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循环闭合运行。
日常监督。学校通过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听课等听课评教,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建议。2016—2017学年,各类听课共计2?371门次;2017—2018学年,各类听课共计3?318门次。
定点监督。学校结合学士学位授予评审、本科专业评估等对主要环节(点)进行检查和监控。2017年4月,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对金融数学、商务英语两个新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经学校申报、专家评议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审核,金融数学、商务英语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2018年5月,学校33个本科专业通过校外第三方专业达标评估。
定期监督。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教学督导工作交流会议,每月召开教学督导例会;定期开展教学激励计划专项抽查;定期开展试卷命题外审、试卷及毕业论文复审。坚持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考试期间,由教学质量控制办公室、校级教学督导、二级学院开展教学巡查,掌握教学基本状况,及时反馈与处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师生监督。学校领导深入基层,通过听课、校领导接待日等形式,通过书记面对面、校长下午茶、书记信箱、校长信箱等途径,了解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情况,及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职能部门通过师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形式,收集、反馈、分析和处理教学质量管理信息。
社会监督。学校充分重视校外第三方机构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实现教学质量校内保障与校外评估的有机统一。
6.1.3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校构建由校领导、教务处人员、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和教学秘书组成的校、院二级专职教学管理队伍。学校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87人,其中校级34人(含教学质量监控人员6人),教学单位53人。
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学校聘用校、院二级教学督导48人,其中校级教学督导11人,院级教学督导37人。
6.2质量监控
学校制定《本科专业检查与评估管理办法》,在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2017年3月-2018年9月,学校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对33个本科专业进行了评估。针对专业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学校制定《本科专业整改方案》与33个专业整改方案。通过“评估?问题梳理?实施整改?评建”四个过程,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学校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校内自主评估及质量监控。对于教学督导日常教学检查、听课、专项检查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学院、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反馈。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每学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开设课程进行一次评价,并在下一学期初将学生评教结果反馈给相关学院,由学院负责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6.3.1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2017年学校上线“教学基础状态数据库及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平台,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学校加强对质量信息的利用,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上海市高校状态数据申报平台”等平台的相关数据,形成数据分析报告,通过数据预警方式提醒相关部门(学院)改进教学。对教学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向教师本人当面反馈,书面反馈给相关部门(学院),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交流总结会,以及发布《教学督导工作总结》方式,反馈给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学院),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6.3.2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2016年以来,已连续3年面向社会发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各专业每年10月底发布上一学年本科专业质量报告,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纳入专业自主评估体系。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专业质量报告以数据为支撑,以事实为依据,全面综合地反映学校和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6.4质量改进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研究教学问题,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例会,对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研讨,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形成整改方案,强化教学质量改进与提升。
建立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校、院、专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工作稳步推进,质量监控责任得到落实;校、院二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有效运行,确保了教学秩序稳定运行;校内自评和校外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转良好,实现教学质量校内保障与校外保障的有机统一,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建设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