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拿奖“好料子”——记土木工程学院张冰杰





  一身笔挺的黑西装,锃亮的皮鞋,刚刚参加完答辩,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张冰杰已经有了几分社会人士的模样。“一个平凡的土木人,一个不平凡的自己”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67班的张冰杰,作为土木187班的班级辅导员,回望当初自己作为大一新生来到山东建筑大学时的感觉,再与如今带班大一新生的心态对比时,他毫无负担地承认自己已经“老了”。他说,“我已经完完整整上了两年大学,再看大一新生时,就感觉自己的年龄已经和大一新生有跨度了。自己对于大学这个阶段而言已经老了。”
一半学习 一半工作
  “其实呢,每个人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都渴望着一种自由的生活。但日积月累,没有理想,整天无所事事的生活只会让人感到无聊,毫无乐趣。没日没夜的游戏,昏天黑地的睡眠,乍一看十分潇洒,可等到自己走上社会,回首这一切,又能看到什么呢?所以在青春时期,一定要努力奋斗,不辜负自己。”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是他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这段他完整上了两年的大学中,他已大放光彩。拥有3项国家荣誉、5项国家级证书、6项国家专利、5项省级荣誉、30余项校级荣誉,曾发表3篇科研论文,曾作为2支省级实践团队负责人……如此,他依旧称自己为“一个平凡的土木人”。
  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张冰杰大一作为班级团支书参加了新秀团,大二作为学院的优秀学生干部代表参加了青马班的培训,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号召,了解党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且顺利取得结业证。思想觉悟极高的他大一上学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一下学期便被组织认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一年党课后,大二下学期成为第一批发展对象的五个人之一,后发展为预备党员。同时在参与了与靳奉祥校长的面对面交流会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并写成文章,有关内容在《山东建筑大学报》、《建苑风》、院公众号上发表。同时作为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思想政治学习社的主要负责人,时刻履行义务,积极组织学院开展“青年之声,青春讲堂”“筑基爱党,建业同行”“学‘四进四信’,做四有新人”等系列活动,真正做到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
  他的成绩不仅是在学习上,土木专业综合测评第一的他曾取得12.9环校越野赛的第一名,带队参加第四届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银奖佳绩,并在山东省科技创新比赛中进入省决赛,在挑战杯比赛中进入校决赛。同时参与有关木材改性、防火抗震、三轴压缩、岩石抗压四项开放性实验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在不断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申请了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了改性速生杨木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等三篇论文,其中SCI、EI收录两篇。学习之余,他参加的各类活动都取得了好成绩。曾有人赞叹他仿佛天生就是拿奖的“好料子”,各类比赛他都能取得佳绩。
  要变得优秀,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冰杰每天只睡六个小时,一天内的时间均分,一半时间用来学习,另一半时间用来工作。他将暑假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分配给了带队比赛和参加项目。他说,如果你在大学真的想全面发展自己,就必须要做出这样的努力。如果天天十一点睡八九点起,是无法兼顾学业与其他方面的。
  
一切刚刚好
  土木专业原本并不是张冰杰的兴趣所在,他用了一句非常浪漫的话来形容自己的选择——“所有的一切都是刚刚好。”
  山东建筑大学是他的第四个志愿,前三个志愿又恰巧与土木专业完全无关。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了山东建筑大学土木专业,巧合的是,张冰杰父母的职业是与土木相关的,这又带来了几分一脉相承的神秘感。
  他对自己的选择一点都不后悔。他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刚刚好,在这里能够顺着自己的心意做一些事情,就很好了。他知道自己不是特别伟大的人,也不需要特别伟大的目标。大多数人都只能过平平淡淡的一生,有好工作、好生活就足够了。追求太高太难,那是极少数人需要考虑的事情。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们也看出了他脚踏实地的扎实作风。两年的大学生活没有抹去他的光芒,他依旧保持着大一入学时的热情。保持初心,方可砥砺前行。
  张冰杰认为生活需要色彩。在2017年暑假他参与了全国性的“筑梦中国”夏令营和跑游山东马拉松活动,全程担任活动摄影负责人。2018年暑假,他带领省级实践团队前往贵州扶贫调研。在异乡体验了社会工作,丰富了人生阅历,同时将自己各种实践体验多次发表在《山东建筑大学报》、中青网、网易、中国网、《建苑风》等各类媒体杂志上,累计发表80余次。同时2017年至今,在中海地产和龙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习,得到了领导前辈的认可。这一切,都使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当现实无情地查封了生活的舞台,当周遭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时,唯有勇敢接受风雨洗礼的铿锵玫瑰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