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闪闪雷锋月 暖暖三月天


  阳春三月,春暖大地。校园内拂过阵阵春风,吹走了凛冽寒冬,吹来了片片迎春花。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季节里,“雷锋月”如期而至。时间并未冲淡记忆中那张灿烂的笑脸,“雷锋热”成了三月的关键词。
点滴小事暖校园
提起雷锋精神,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螺丝钉”和“一火车好事”。打开记忆的闸门,虽然从前的绿色双肩包早已在历史长河中变得了无踪迹,但在这个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三月,仍有很多同学自愿化身为当代雷锋,续写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情系雷锋月,校园见温情。为了响应学习雷锋精神的号召,传播校园正能量,各学院的学雷锋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你的心愿我来圆”是法学院本次学雷锋活动的主题。从纸箱内抽出一张陌生人许下愿望的纸条,再联想起自己把愿望写在纸条上时的心情,“微小但确定的幸福”应该也不过如此了。“我抽到了一张写着‘希望抽到这张纸条的人能和我一样每天都很开心’的纸条。”法学院的赵鑫萍说,“看到这样的纸条真的让我感觉很温暖。”而活动主办方“阳光社工”的成员王洪秋曾遇到过一位女生抽到帮别人买杯奶茶的纸条,女生记下这个愿望后把纸条又放回了纸箱内。“她说,这样许下愿望的同学就可以得到两杯奶茶了。”听到这句话,王洪秋很感动。每个人的小小心愿达成后,幸福感是双份的。为陌生人送去快乐和满足虽是举手之劳,但也从点滴小事上践行了雷锋精神。
  帮助陌生人实现愿望体现了校园内同学间的互助互爱,但雷锋精神并非仅限于此。数学与统计学院“文明校园志愿同行21天”的活动负责人魏雨涵提到:“我们都知道用21天可以养成一种习惯。从美化校园、宣传环保、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爱心传递、文明交通中任选一项坚持做21天,可以使同学们增强爱校荣校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养成随手捡垃圾、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把盘子变得干干净净不留残渣,及时拧紧滴水的水龙头,完成这样的小事并不困难。体育学院为校卫工人送上一瓶水、爱心捐赠衣物、做校园指路人等活动也令同学们感触颇深。
  雷锋精神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校园内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该成为校园良好风尚的传播者与弘扬者,让雷锋情溢满整个校园。
走出校园递真情
志愿者们不仅遍布于校园,在校外,也尽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一个学院,一片关怀。外国语学院于3月10日自发形成志愿者服务队去松鹤林老年公寓进行志愿演出,陈卓就是其中一员。征集志愿者时,陈卓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老人都很可爱,我报名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献一份爱心,为他们送去快乐。”陈卓表演了一段舞蹈,虽然很普通,但收获的掌声却弥足珍贵。管理学院也举行了“学雷锋”志愿活动。刘立丽初中就当过志愿者,进入大学立即加入了文毅家园社团。刘立丽这次的任务是负责交通文明的宣传。他们站在交通最拥堵的地方,引导行人走地下通道,并发放单页。“这次交通文明志愿服务帮助很多人认识到了安全过马路的重要性,同时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服务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是刘立丽最大的感受。
  一个社团,一份责任。在山理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共同的心愿,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机械工程学院的钟玉燕既是协会的负责人,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雷锋日当天,他们去西苑社区进行志愿活动。令她最难忘的是一位90岁的退伍老兵,退伍回到社区后发现有很多社区的花坛无人打理,也没有植物,于是便主动担起了种花的责任,一干就是20年,这深深打动了钟玉燕。“老人说他还会继续下去,同样,我们也会继续下去,这是一份爱,更是一份传承。”钟玉燕感慨万千,她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每次志愿活动的付出和感受。“与长者交流,感知生活的百般滋味,附耳聆听,细数岁月的痕迹,每一段志愿之行,都那么短暂而美好。”这是钟玉燕的心声,亦是整个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共同心声。
  一颗爱的种子在春天悄然播种,汲取甘露后于金灿灿的秋天等待收获,志愿者们的内心也变得更加丰盈、更加平和。
雷锋精神永流传
雷锋,这是一个写在春天里的名字。每一代人对雷锋都有着特殊的记忆。“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雷锋的一生只有短短22年,但雷锋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学生吾布力哈斯木来自新疆,他所在的数教1803班里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学生。3月初,他和班里同学在班委的带领下前往星光敬老院探望老人。他们给老人们带去了慰问品,更带去了温暖与安慰。女生们跳起了新疆民族舞蹈,男生们争着将敬老院打扫得焕然一新。“小时候就听说过雷锋的故事,但这次经历才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践行雷锋精神的快乐。”吾布力哈斯木和同学一起陪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年轻时候的故事,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吾布力哈斯木心里也倍感温暖。他语气坚定:“以后无论走到哪里,好事都要继续做下去。”
  经济学院时间银行联合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了环保主题宣讲、免费测量血压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16级学生贾薷是负责人之一,她并不觉得这个月与平常有太多不同,“不只是雷锋月,我们每周都会举办志愿活动。”加入社团两年多,她参加的活动数不胜数,在她眼中,学雷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持之以恒,让做好事成为自己的习惯。“我会通过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学习雷锋,带领更多人践行雷锋精神。”
  许多人对善良和热心肠的启蒙认知都是从“雷锋”这个名字开始的。小博士幼儿园的老师在雷锋日给小朋友们讲了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孩子们听完眼睛里闪着光,争着讲自己做过的好事。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王希旭红着脸说:“老师和妈妈都教我要拾金不昧,但我还没有捡到过钱。我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收拾房间了,帮助妈妈能算是学习雷锋叔叔吗?”小时候,我们读着雷锋的故事成长,期盼成为和雷锋一样的人;现在,我们钦佩那些雷锋式的英雄,也一直走在学习雷锋的路上。
  “雷锋”这个名字朴实无华,却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向上向善,将热心助人教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三月春风拂山理,雷锋精神暖人心。贺敏之曾说:“‘雷锋’二字并不仅仅指一个人,更是整个时代精神的姓名。”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都不知道在哪一个瞬间能从某个人的眼中看到那似曾相识的坚决。愿你我能共同续写雷锋精神,在温暖的氛围中感受铭记的力量,在温馨的活动中响应善良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