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志愿服务--他们一直在行动


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但在安农大,志愿服务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自开展此项活动的十几年来,我校青年志愿者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并广受社会好评的志愿活动。安农的志愿者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学习之余志愿从事社区建设、扶贫扶智、帮困助学等公益事业,虽然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毕业了,但是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却代代相传,在安农大发扬光大。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全校就发起志愿活动近100件,活动涵盖科技服务,卫生环保,法律援助,社会服务等10多项,活动参与人数高达14800人。

与折翼天使共同飞翔

在合肥,有一个特殊的机构———春语儿童康复中心,这里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残障儿童,但由于多种原因,康复中心服务人员总是捉襟见肘,校人文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的同学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就由王东老师牵头与联系,准备成立陪伴自闭症儿童的“春语”志愿服务小组。消息一公布,不仅本专业,甚至学院其他专业同学也纷纷报名,并迅速扩散到全校,仅2017年申请加入该项活动的,全校就高达800余人,经过严格挑选,500通过筛选并接受了专业培训。活动开展2年来,几乎每个周末,志愿者们都会前往中心,帮助患儿康复。

自闭症儿童表现虽然不一,但他们都有一显著的特点,就是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为让患儿得到帮助,尽早摆脱自闭困扰,社会更多的关爱,“春语”志愿服务小组的同学们每次来到康复中心,就积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与患儿开展各种互动游戏活动,尽管大多数时候得不到患儿的回应,但他们也毫不气馁,更不会放弃,因为志愿者们知道,只要多教、多练、不断强化、长期坚持,患儿就可能康复。为能帮助这些孩子尽快敞开心扉,在征得康复中心医生的意见后,“我们和周边高校的相关志愿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去年,我们就邀请了学校民乐社、国学社、轮滑社等十余个社团为孩子们举行志愿演出,让患儿接触外面的世界。”志愿者16级应用心理专业的张久和同学说。

其实,在我校,对“特殊儿童”的志愿服务,自成立爱心社20多年来,从未间断,其中“特教联谊”志愿活动,颇受受助者的喜爱。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志愿者就会去陪伴这些“特殊孩子”,下象棋和五子棋、教他们学习盲文和手语、一起画画和打篮球……有一个视力障碍的孩子,可他却特别喜欢打篮球,大家称他为“篮球男孩”,志愿者16林学专业的李波同学每次去,都会陪他打球,他投球,李波为他捡球,还不断鼓励,时间久了,小男孩投篮的命中率也提高了。脸上的笑容也灿烂了,“看到他享受到打球的乐趣,我也感到很高兴。”李波说。

“生命小战士”志愿活动也是爱心社里的老牌志愿活动之一。这项活动是我校与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共同进行。爱心社每周日下午都会安排志愿者去医院,陪伴在医院治疗的白血病患儿。面对一些被“困”于医院病房的患儿,志愿者们总是尽可能开导他们,为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玩简单游戏,鼓励他们成为“生命小战士”。

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还有很多,比如“手语乐园”、春芽活动、“守护童年”……为让“折翅天使”绽放笑容,安农青年志愿者们,一直无怨无悔在努力奉献着。

带你看科技的星星

“科技之声入学堂”是由工学院举办的志愿科普活动,活动依托工学院的学科和专业优势,通过向小学生展示相关科技作品,指导小学生组建科学小组开展科学小实验,解答小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18级机械类专业的高正亮和张宽待都是志愿服务队成员,每次去学校开展活动,他们都力求“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揭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科学的兴趣”。有次他们设计了“棉花糖搭塔”实验,介绍各种形状和结构的受力和稳定性,小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搭建棉花塔,还不断改善细节,兴趣盎然,孩子们也因此认为学习不是枯燥无味。

陪你看夕阳

据了解,我校周边的琥珀和三里庵等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不少老人精神生活匮乏,不少老人还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甚至是失独老人,由于身体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的限制,往往在生活照料、健康、情感支持等方面面临诸多困扰,需要更多像亲人般的关怀与帮助。于是,学校志愿者们又成立了敬老服务队,为这些老人送去“爱与陪伴”。

针对服务对象特点,我校志愿者的敬老活动主要围绕“聆听他们的故事”来开展,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谈谈心,有时也帮老人做做家务。听他们讲自己的过去或见闻,想陪伴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尽可能让老人们开心快乐。动物科技学院的志工部是开展这项活动较早组织之一,现任志工部的部长的17级动物医学专业沈选同学说:“陪伴孤独老人,为他们带来乐趣,内心也充满快乐,有时自己也受益颇多”。沈选就结识了一个92岁高龄的倪应华老人,腿脚不是很方便,耳朵也有些“失聪”。但倪应华老人特别喜欢听他们说自己在大学里的事情,并经常给出一些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建议。

动物科技学院的志工部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已经对20户人家进行持续帮助。沈选说对他们的帮助不会停止,会让更多老人快乐起来。

绿色由我构建

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是我校又一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保护坏境,共创绿色家园”是他们的宗旨,协会每年都会在校内校外开展各种丰富的环保志愿活动,如“绿色向日葵”、“绿溢社区”、“绿色校园行”等。其中“绿来绿往”、"绿色银行”等活动不仅吸引学生加入,不少市民也积极参与其中。

每次开展活动,不管是在校园,还是在社区,活动现场总是人头攒动,一次活动期间仅收集到的可回收利用的瓶子数量就高达3000到5000个,而这些瓶子会统一交由校园内拾荒老人处理。“这不仅让环境干净起来,而且可以让‘垃圾’可以创造生机”,不少参与了活动的同学都这样感慨。有时,他们走进社区,宣传环保,普及环境知识,有时,他们让市民把拿可回收的废品与他们交换小绿植等,深受市民好评。

面向安农,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校园,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将环保的意志传递给每一个人。“一个人有了环保意识,会宣传给第二个人,这样无限扩散,环境就会因此变得美好。”

与你携手 传扬“大别山道路”精神

“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校已连续开展了十余年。十多年来,我校不断将科技知识、文化服务、扶贫济困等送达广大的群众,不仅丰富了学校学生时间活动内容,传扬了安农大“大别山道路”精神,更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扶贫扶智、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倡导了志愿服务精神。

近2年,学校每年组织的“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都达百余个,足迹遍布江淮大地,

17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姜爱付同学去年参加了赴金寨县大畈村开展志愿服务,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现实状况还是让他始料未及。交通不便,在我校扶贫队的支持下,生活条件虽然有很大改善,但对比金寨其它乡镇,依然显得“贫困”。一个多月,志愿者们与村民同吃住,做调查,开展文化、科技宣传,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矛盾等等。每次活动,志愿者们都认真开展调查,制定详细计划,撰写实施方案。山区乡村,蚊虫特别多,但33天,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深入社区,开展了13个个案调查,提出方案并参与问题解决。为此,他们经常为了写计划书写到深夜,可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投入到志愿服务中。社区干部和村民由衷赞叹:没想到城里来的大学生也这样能吃苦!

离开的时候,村民都很舍不得志愿者们的离开,孩子们更是给志愿者们写了很多的信。有一个孩子拉着姜爱付的手,对他说:将来也要考安徽农业大学,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姜爱付很感动:“以一颗真挚的心感染他人,这也与我们的专业理念相符合,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升华。”

和你和谐相处

安农小动物保护协会在合肥已是小有名气。不仅是因为它关爱小动物,更因为他们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包括动物知识传播、流浪动物基地帮扶、濒死动物救助、动物爱心捐款和流浪动物绝育等活动,赢得市民赞许。

张慧欣是其中一名志愿者,她告诉我们,经常看到校园里有流浪的猫等小等物,有的同学甚至会把这些流浪动物偷偷带进宿舍楼。由于缺乏必要的喂养知识,不仅会给小动物带来伤害,甚至会给自己带来危害。因此,他们不定期开展动物防疫、养护等宣传活动。每逢与动物相关的节日,并利用微信、微博开展动物科普。

学校校园环境安静,时常有受伤或生病的小动物进入,同学们看到,总会主动联系协会以求小动物得到救助,每次收到救助的信息,协会都能尽快安排人员赶到现场,他们不怕动物身上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甚至动物身上跳蚤咬,尽自己最大努力对小动物予以救助。

负责统筹所有志愿活动的是青年志愿者联合会,16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籍健勋同学说:“没有困难可以打败安农人,我们不断的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研究探索,尽自己所能去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我们的志愿者也不断地成长,素质更高,能力更强。”每次实行志愿活动之前,会有接近千人报名,通过考核只会剩下10人左右,专业老师对志愿者再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志愿者的素质不容置疑,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得到保证。“这不但是志愿者的成长,更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成长。”籍健勋说。

志愿服务比赛,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