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2016年, 成为滨州市职业院校服务产业重点专业建设工程专业; 2018年, 化工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成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017年,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和富海集团校企合作为例, 滨州职业学院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2018年, 完成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验收。2018年 《对接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一种回收PET瓶片的水洗系统滨州市专利奖一等奖, 2017年 “废聚酯瓶片料生产再生涤纶BCF膨化长丝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利用回收废旧聚酯瓶片料生产再生FDY涤纶长丝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二、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了 “厂校共育、分段实施、学训交替”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先后与富海集团、 京博集团建立5个订单班, 根据订单企业专业岗位要求,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建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培养人才、 共同进行学生的管理和评价。2015年,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学徒试点过程中, 实施 “任务习练、 分段训练、 跟岗锻练、 顶岗历练” 的训练形式。
三、 .师资队伍 “双师” 、 “创新” 素质不断提升
依托化工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发挥专家带头人的传、 帮、 带作用, 夯实课程教学基础, 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教科研水平。指导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5名, 培养骨干教师3名, 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有14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 实训教学新增实训项目10个; 参加企业进修10人; 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5人, 获得考评员证书15人; 承担教科研课题8项, 发表论文8篇, 市级以上课题获奖8项; 院级以上教师技能竞赛获奖5人次。
四、 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构建了 “油盐化工” 特色的 “宽基础、 分方向” 的订单班课程体系以及 “分段实施、 学训交替” 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丰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出版两本专业课教材, 开发 《化学分析》 、 《石油炼制生产技术》 、 《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3本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开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标准; 建成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所有专业课程建设在线资源共享课程网站, 课程网站对外开放, 可供社会人员学习使用交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施 “线上学习与实体课堂相结合”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五、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本专业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 本年度该专业在校生总数1079人, 学生获取本专业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为99%以上;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得奖项5项; 成立化工总控工协会、 化学检验工协会、 化工技术协会、 化工仿真技术社团等专业学生社团5个。学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富海集团、 京博集团、 友泰科技公司、魏桥铝电、 滨化集团、 东营方圆、 东营神驰、 亚通石化等大型化工企业。订单培养学生500余人, 学生就业率98%以上, 就业起薪值在4000元以上, 毕业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供不应求。
六、 依托化工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提升了我院服务 “黄蓝” 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与企业合作完成科技开发横向课题项目2项,技术服务60人次。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化工总控工、 化学检验工、 仪表维修工、 水处理工等工种职业培训, 其中滨化集团400人, 万通石化356人, 大有科技 109 人, 潍坊科技学院 670 人, 滨州学院 406人, 河口职业中专89人。2018年, 我校成为全国十七家化工总控工统一鉴定试点单位之一, 拟开展全国统一联网化工总控工理论及技能鉴定考试。我校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范围扩展到化工总控工、 工业废水处理工、 水生产处理工、 有机合成工、 化学检验员、 仪器仪表维修工6个工种。
面向本科及职业院校教师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其中培训阳信职业中专技师3人, 高级技师3人; 河口职业中专技师3人; 德州学院技师27人; 博兴职业中专技师4人; 高级技师4人。
完成了实训标准的开发任务。本专业已构建“现场和仿真” 实训平台, 近几年, 先后购置了管路拆装实训装置、 色谱分析仪、 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仿真软件。2018年拟投入50万购置化工总控工精馏竞赛装置, 投入30万购置化工环保设备, 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