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课程思政”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去年 12 月 8 日,学校召开了“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今天,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两周年之际,我们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 ‘课程思政’ 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召开“课程思政”深化推进会,对一年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对明年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部署。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果,底气更足了,方向更清楚了。10 月 31 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宣讲报告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表彰;12月 3 日,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刊登了 《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近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计划》 获批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这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9 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学校对“三全育人”首批建设试点学院进行了授牌。下面,我讲四个方面内容。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全国高校思政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017 年 10 月18 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2018 年 5 月 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以下简称“‘5·2’讲话”)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9 月 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习总书记对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指出了方向、路径和方式。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这是我们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遵循。习总书记在“5·2”讲话中还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课程思政”就是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也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的有力探索。
二、实践探索,提高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增强了信心,明确了进一步方向
(一)两年实践的收获
1. 工作成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全体教师中入脑了,在教育教学中具体化了;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的自身建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深化了;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我们寻找到了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新的有效载体。
  2. 工作体会。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注重立德树人成效的意识更加突出了、牢固了;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我们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理解系统化了,认识更加深刻了;通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如何落实好“三全育人”、积极探索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和思路更加清晰了。
  (二)对“课程思政”认识的提高
1.一年来的新认识。从高度上来看,习总书记在“5 · 2”讲话中进一步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深度上来看,习总书记在“5·2”讲话中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下简称“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正在形成”,强调要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从广度上来看,陈宝生部长在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实践。
  2. 下一步工作的新思路。“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直接体现着学校对“三全育人”的认识和实施状况,反应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既要把“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来建设,突出“思政课程”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地位,又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不断提升每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动每门课程都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同时,通过“专业思政”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三、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扎扎实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示范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程”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加强了。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来建设,带头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思政”。
  (二)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做好
一年来,学校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加坚定的信心,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是要继续落实好 《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京联党 〔2017〕199 号)中的“七个要有”;二是要强化对“课程思政”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交流、总结以及研究;三是要着力在形成体系,在示范课建设、示范教材出版、示范教师培养上下功夫。9 月 17 日,教育部印发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 〔2018〕 2 号),明确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我们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好。
  (三)“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统筹推进
1. 研究制定“专业思政”建设方案。学校印发的 《关于开展学院“三全育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京联党〔2018〕 152 号)中明确提出了“专业思政”建设的内容:(1)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反映本专业核心素养要求的思政目标设计、表述;(2)专业负责人履行专业思政直接组织者的责任;(3)教师党支部积极推动专业思政建设,育人要求在党支部活动中有体现;(4)专业的思政目标在本专业所有课程及本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中有体现,有校外固定的实践教学(育人)基地,有不少于 3 门核心课程是课程思政示范课;(5)有体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目标的教材、教学资料;(6)课程思政的水平在所有教师、课程中逐年提高,有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2. 通过“专业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在“专业思政”的平台上更好地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探索构建专业负责人牵头、院系党组织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协同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推进机制。今年,校教务处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新闻学和表演专业列为“专业思政”建设方案研究重点项目。各学院要有计划推进“专业思政”试点。同时,每个专业要建设 2—4 门核心课程。
  3. 通过“三全育人”试点带动“专业思政”建设。学校将应用文理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智慧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列为“三全育人”建设试点学院,要求各学院在全面落实好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总体部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在育人内容、方法、途径、载体上有新探索和创新;要突出育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通过试点“三全育人”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效、形成的工作机制要设计清晰、可操作,经验、做法具有可借鉴性。这是学校明年的重点工作。
  4. 重点专业要起示范作用。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5 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 7 个、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 2 个。这些重点专业的负责人要积极参与到“专业思政”建设,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 既要重视实践探索,也要重视理论提升。
四、工作要求
(一)学校工作的主旋律要清晰、有力、持续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学校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努力营造浓郁的“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氛围,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将学校的认识转化为各级组织以及全体教职工的生动实践,真正落实到党支部、落实到教师、落实到课堂。
  (二)组织、人员及相应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明确
校院系形成合力,各负其责,形成协同效应;各级党政共同负责,院系行政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要牵头,党组织负责人要有力推动,协同推进“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带头,要有示范课堂等成果;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率先。总之,多方面力量要组织有力,工作要有成效,有品牌项目,形成有制度、有机制、有人物、有教材、有课堂的一系列实践成果。
  (三)积极研究、研讨、交流,指导实践
各学院、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有实招,积极开展“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形成案例,并通过研讨和凝练升华为理论,进而再指导实践,打造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亮点。同时,为北京市开展“三全育人”试点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同志们!
学校今年下半年重点开展了两项工作。11 月 25—29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 13 位评估专家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集中进校检查,学校将于 12月28日向大家反馈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10月20日,学校以“联大正青春”为主题隆重举行了建校 40 周年纪念大会,总结回顾了学校办学 40 年的历程和成就,全校各单位相继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两项重点工作即将圆满结束!
  今天的会是一次总结的大会,也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大会,更是一次动员部署的大会。大家要按照学校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继续将“课程思政”建设推向深入,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