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束锡红教授当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新年伊始,正值我校更名去筹之际,从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和国家民委传来喜讯,我校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束锡红教授入选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束锡红教授的当选不仅是我校建校20多年以来的重大突破,也是国家民委的重要成绩,更在我校更名去筹的关键时刻,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第一时间获悉此消息后,校党委书记李伟、校长张春雨向束锡红教授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并期望她能够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再创佳绩,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由人事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7部委联合组织实施的。该″工程″的目标是,到2010年,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第一层次:上百名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较大影响的杰出青年科学家;第二层次:上千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上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此项工程自1995年评选至今,民委系统仅入选7人。如此荣誉的取得,是与束锡红教授多年来辛勤的科研工作分不开的。束锡红教授先后主持五项国家基金项目及四项省部级重点项目,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和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一项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分别获得有关专家好评,认为均已达到同类型研究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了某一学术领域理论和方法论的空白,或开拓了社会学文献学研究的新领域。2003年主持自治区财政专项支持的重大项目“贺兰山岩画与世界文化遗产”,在此项目影响下,政府正式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3月(负责国家民委“英藏黑水城文献整理研究”的重点科研项目)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英藏、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初步数字化熏并将其成果整理为22巨册精装图本。2005年《英藏黑水城文献》和《大麦地岩画》的项目成果整理出版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而热烈的关注。同样在2005年,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签定了合作编纂出版《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协议,并负责国家民委重点项目“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研究整理出版”,此项目成果的整理出版同样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评价。2007年负责教育部项目“英藏黑水城文献的数据库整理”重点科研项目,同年,主持国家民委“黄河流域岩画”项目,引进资金16万,开创我校横向引进外资进行社科项目研究的先河。
  自2004年以来,束锡红教授多次出访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十一大国际岩画中心和伊斯兰研究中心、德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印度艺术博物馆、德国东亚艺术博物馆、德国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小组、美国岩画协会、美国伯克利大学等单位和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洽谈海外民族古文献和艺术品的整理出版抢救工作,用英语在美国岩画协会进行了学术讲演,受到高度的评价。
  多年的研究工作,束锡红教授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并获得了多项奖励。主要成果分别为参与主编的大型文献丛书5套,公开出版的专著7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总字数数百万字,获国家级鉴定结项成果良好等级两项。获国家级优秀古籍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四项,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三项。并且每年引进科研经费在30万元以上,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此次获得由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联合组织实施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是与束锡红教授多年潜心的研究与工作分不开的,也是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以束锡红教授为所长的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在科研工作方面走在相关领域的前列,特别是在海外文献和岩画的整理研究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社会学与民族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