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南信大:千帆竞发踏浪科研创新


  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青山申报的“视觉特征表示与学习”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刘青山成为学校第4名杰青。
  自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来,南信大科研创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既有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又有重大项目、产业转化的接连突破;既有传统优势气象类研究的再攀高峰,也有信息、海洋、遥感、环境、大数据等领域的厚积薄发;既有领军人才的持续发力,也有一大批青年才俊的脱颖而出。
  质量提升填空白
  回顾近年来南信大的科研数据,一条稳步上升的曲线十分明显。2015年全校到账科研经费2.329亿元,2016年2.64亿元,2017年 3.002亿元,2017年科技总经 费 (R&D)6.1018亿元。
  这条曲线的背后,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在南信大紧锣密鼓地展开。
  “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预测”“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关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研发”
  “副热带地区区域模式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截至目前,学校已获批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类项目4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
  从数据看体量,由成果看质量。
  李旭辉教授及其团队的多项研究分别刊发于《Nature》《BAM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廖宏教授及其合作团队科研成果被《NatureClimateChange》选为封面论文;李天明教授领衔的 “热带和中高纬季节内振荡的动力机理及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项目填补我国延伸期预报的空白;而将人工智能与气象业务结合的 “基于机器学习的雷暴大风识别技术”“海上新能源气象保障与服务平台”等项目已经投入实际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科研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南信大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同样越走越宽。“墨迹天气智慧气象研究院”“象辑南京研究院”“航天宏图学院”先后在南信大校园落户。学校搭台,企业唱戏,合作共赢,通过项目牵引集成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气象科技产业园建设的战略设想正变为现实。
  
  点线成面有支撑
  今年4月19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会议在南信大召开,这是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会议39年来第二次在中国举办,也是首次在中国高校举办。这无疑是国际气象学界对南信大深耕大气科学的又一次高度认可。
  而今年7月2日公布的 自 然 指 数 (NatureIndex)最新数据中,中国在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发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呈快速增长之势,南信大则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中国高校。
  其他角度的聚光下,南信大同样表现不俗。
  地理科学学院关于亚马逊热带雨林在2005和2010年两次大规模干旱期间植被响应的文章发表在全球遥感类影响因子第一的期刊 《环境遥感》;环境科学学院在能量转化和储存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期刊《Small》选为封面文章;“海洋动力和生态环境要素探测理论方法与遥感应用研究”斩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性能气象应急移动指挥平台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获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年,48场各领域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在南信大举办,2018年截止到目前已超出这一数据。其中,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等20家科研院所的70位专家集中来到南信大,与南信大12个学院一一对接,交流研究成果,落实合作机制。
  由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主办的云计算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ICCCS2018)受到了央视的重点关注。已成功举办四届的这一会议刚落幕,就传出了第五届会议将移师美国纽约召开的消息。目前,第五届会议已收到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篇论文。
  
  梯队优化后劲足
  10月 22日下午,随着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GeoffreyAustin、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IanCluckie从南信大校长李北群手中接过聘书,加盟该校“海外院士工作站”的海外院士已达到8位。
  而作为目前江苏省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2015年全职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当前,他正带领团队攻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预测”,该项目经费达2654万元。同时,王院士还主持了两项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9月,在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点名表扬了南信大积极参与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开展联合实验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在名师大家的引领、浓厚氛围的熏陶以及国际平台的支撑下,一大批青年学者也茁壮成长起来。
  作为南信大“本土”培养的第一位杰青,大气科学学院陈海山又入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大气物理学院陆春松凭借在云雾宏微观物理方面的突出成绩,成为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的首位中国学者;信息与控制学院刘光灿入选2017年全球 “高被引学者”名单;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刘博申报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在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同时立项;“85后”张明道在工程、材料与化学领域公认的顶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发表文章,影响因子21.95,并入选热点文章排行榜第5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信大始终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际前沿,不断实现学校综合科研创新实力的跃升,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与江苏经济建设。”南信大校长李北群说。 (于杰 贾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