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丹宁

赵丹宁
□ 本报学生记者 彭松臣 李松林 刘方芳 元滢洁
软件学院的2014级本科生赵丹宁荣获2017年优秀学生标兵称号,她是天津大学第十届党代会党员代表、“天麟班”第四党支部书记、第六届校长助理。在这位未来的程序员身上,不仅有着踏实稳重的天大学子气质,还散发着灵动活泼的青春光芒。而且,不同于一般的“程序媛”,赵丹宁的生活中不止有“代码”,还有舞蹈和远方。
舞动青春 蕙质兰心“我想,每一个小女生都不会拒绝穿上舞裙、踩着高跟鞋在音乐中舞动的机会吧。”于是,赵丹宁带着这种向往与初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便正式接触国标舞。迄今为止,她的舞龄已有10年了。加入北洋国标舞团后,赵丹宁先后参加了“舞始无终”“一纪初心”北洋国标团的专场演出,并且连续3年登上迎新晚会的舞台。舞台上她那曼妙的舞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接受采访时端坐着的赵丹宁却显得那么文静,与她投入于音乐中尽情舞蹈的样子截然相反。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次专场演出之前,赵丹宁都会经历一段紧张密集的排练,然而她却乐在其中:“累是肯定的,但舞蹈是我的兴趣,为兴趣花费时间我觉得是很值得的。就像喜欢打篮球的男孩子不会觉得打篮球是在浪费时间一样。”
这份热爱,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让她圆了舞蹈梦,享受着旋转、舞动带来的乐趣,还给她带来了不少的荣誉。20157~72016年,赵丹宁代表天津大学两次出征天津市体育舞蹈比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刷新了天大最好成绩。更不容易的是,她2015年参赛时恰逢学校搬迁,由于她在新校区居住、上课,而排练都是在老校区开展的,她不得不来回奔波于新老校区之间。取得了如此佳绩,赵丹宁坦言:“真正拿到这个奖的时候,内心自然是万分激动的,这证明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作为天大的一分子,同其它高校的高水平学生一起比赛竞争,我能为校争光还是很高兴的。”
奋起直追 弯道超车然而,严格来说,颜值和才华双双在线的赵丹宁是一个非典型性的“学霸”。原来,初入大学时,赵丹宁加入了诸多社团,承担的很多工作占据了她很多时间,事情接踵而至,使她对社团工作投入了更多精力。此外,因为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和高中不同,大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所以赵丹宁在学习上一度比较松懈,成绩也随之下滑。直到大三的时候,看到自己并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她受到了刺激。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口中的学渣这一想法,让赵丹宁燃起了上进之心。但残酷的现实也摆在面前,当时加权不到80分的赵丹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要迎头赶上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以往学舞蹈时的韧劲在此刻爆发出来。赵丹宁开始逼迫自己去努力学习。在课堂上,她克制住自己想玩手机的欲望,认真听讲。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她在奋起直追时坦言:“毋庸置疑,你认真听了课和完全不听课,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天差地别的。”课堂外,只要一有闲暇时间,赵丹宁就泡在图书馆。图书馆闭馆后,她就去通宵开放的55楼自习,每天学到倦意上头才回寝室睡觉,日复一日。她笑称自己没有老本可以啃,只能拼尽全力地学习。她也曾想放弃,也曾抱怨过学习的枯燥乏味,但认真听课后,总能发现每个老师的授课其实都很精彩,编程也在她的世界里渐渐变得有趣。从一开始为了分数而学习到真正地享受学习,她享受每一次完成任务的喜悦。从一天、两天到一个月、两个月,从中午的烦闷酷热到凌晨的刺骨寒意,她都不曾言弃。天不负有心人,坚持和勤奋最终给予了赵丹宁应有的回报,她的加权成绩实现了从70+7到90+O的逆袭。不过,此时的赵丹宁也感慨道:“现在说起这些来很云淡风轻,但真正置身于那种努力与坚持的境地中,你才会体会到其中的辛苦。”
行万里路 怀家国情除了学习和跳舞,赵丹宁还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社会服务。大学三年以来,赵丹宁见证了“蜀予你”支教队和“星火”支教队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奔赴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曹营镇支教。众所周知,短期支教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短期支教可以帮助去支教的孩子们开拓视野,也有一些人认为短期支教的意义仅仅在于体验生活。对于这个观点,赵丹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支教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如果你抱着一颗纯真的心去那里,真正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那对孩子们还是有益的。”同时,对于支教,体验过其中甘苦的赵丹宁还是有很大的感触:“虽然我改变不了乡村的实际情况,但乡村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在农村,她感受到的是村民的质朴、亲切,由于山里条件艰苦,吃喝不方便,村民们便自发地给他们送来自家的瓜果,可爱的孩子们也在夜里悄悄把小果子放在他们住处的窗台上。一份份真诚的情感,一点一滴的感动,让这不再只是一段简单的记忆。
支教期间,让赵丹宁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老人,他经常送孙女来上学。这位一生居住在大山中的老人并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一看见赵丹宁,他会努力地发出“老师”两个普通话音节,并让躲在身后的孙女喊她“老师”。在老人心中,教师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职业。这深深地触动了赵丹宁的心,她说:“那一刻,我觉得我来对了,山里确实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当然,改变赵丹宁的不仅仅是这些:曾经她到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家里家访,看着眼前的房子,赵丹宁才明白什么叫“家徒四壁”。“准确地说,这个家还没有完整的‘四壁’,有些角落甚至还是露天的。”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赵丹宁,让她切身看到了祖国还有如此贫困的地方、感受到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们需要帮助,所以现在已经保研的她自愿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前往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真正扎根基层,扎根在真正的基层,这不是口号,而是我想真正做到的。”
“所有的事情,如果你看到的是结果的话,那么一定会有过程,会有原因。”你看到的是结果,也许是万人瞩目的成功,也许是一时失利的落寞,但在这喜与悲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许惊天动地,亦或平淡无奇。当时的无奈、隐忍与咬牙坚持,多年后会成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嘴角微扬、娓娓道来。迄今为止,赵丹宁的7年北洋岁月刚刚过半。面向未来,还会有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我们期待见到一个更好的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