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月31日,学校召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4月下旬到5月上旬,学校党委组织全校师生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北京大学考察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随即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12月15日,学校组织师生第一时间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并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教育部党组第二巡视组巡视我校·10月8日,教育部党组第二巡视组进驻我校。本次巡视自10月8日至11月22日,为期46天。
启动校内第一轮(试点)巡察工作·12月12日,我校启动校内第一轮(试点)巡察工作。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党委、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两个二级党组织接受校内第一轮巡察。领导班子调整赵凌云任校长、党委副书记·7月15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在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宣布教育部党组任免决定:赵凌云同志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宗凯同志不再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陈厚丰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4月16日,学校召开干部教师大会,宣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决定,陈厚丰同志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建·思政
入选湖北省“五个思政”综合改革试点高校·5月,学校入选湖北省“五个思政”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6月28日,第二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举行,我校被中组部选定为第二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9月5日,我校化学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原弘工作室入选首批百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建设期为3年。
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多个试点项目·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项目评选中,获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多个试点项目,立项数居全国前列。
中层正职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11月16日,我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暨中层正职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第三届“华师故事”展映会·11月27日,第三届“华师故事”展映会举行。展映会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华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果。
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获佳绩·12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化学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教师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恽代英班学生党支部分别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名单;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敏获评全国研究生党员标兵。深化综合改革第九届教代会·1月27日至28日,第九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举行。校党委书记黄晓玫要求“两代会”代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深度融入学校综合改革;各级行政要全力支持工会教代会履行职责。
出台“深综改”文件·5月,《华中师范大学关于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10月,《华中师范大学党政机关、直(附)属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和《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中层干部换届调整实施办法》出台。
机构改革和干部换届调整·10月24日,学校召开中层干部大会部署机构改革和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旨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综合改革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迎接学校十二次党代会召开。
梁子湖校区·6月26日,梁子湖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面向全校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征求意见和投票活动。通过广泛意见征求和多方专业论证,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12月21日,学校向联合指挥部正式提交梁子湖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报规材料。一流学科建设出台我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1月18日,我校出台《华中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各学科编制“争创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学校统筹推进学科重点培育和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四大“顶尖计划”。
举办系列一流学科建设高端论坛·9月22日,“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召开,专家学者分享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经验和成果。11月17日,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高端论坛举行,兄弟院校齐聚华师,共谋中国史学科建设发展。文学院分别于11月27日和12月7日组织召开“刘醒龙近作与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和“双一流建设与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探讨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
USNews'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10月30日,USNews发布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我校在中国内地高校排名位列第28名,在亚洲高校排名位列第69名,在世界高校排名位列第480名,其中物理学学科排名全球第296名,化学学科排名全球第310名。
开展56个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11月27日,我校召开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校级审核认定会。24个学院分别报告了所承建学位授权点前期评估工作。专家组对我校56个学位授权点前期合格评估工作进行了审核认定。人才培养
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今年,我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得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另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合作成果获二等奖1项。“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此外,2月2日,湖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公布。我校共有22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
新增三个本科专业·3月15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2017年申报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西班牙语、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本科专业通过审批,并于9月正式招生。
学习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6月下旬,我校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学习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践行“四个回归”和坚持“以本为本”进行讨论交流。
陈春林荣获第十三届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6月26日,《人民日报》整版推介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我校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春林荣获第十三届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来华留学公费生人数创新高·7月初,中宣部将我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确立为经验典型向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进行了选题推荐。2018年我校来华留学公费生人数达1451人,再创新高。
荣获2018年“创青春”大赛优胜杯·7月15日,《“大城风贩”———流动摊贩服务自治平台》项目获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金奖。11月3日,我校在2018年“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1金4银1铜的佳绩,捧得优胜杯。其中,《天字宜品———国内餐桌健康优品虾的倡导者》项目获金奖。这是我校主体赛参赛史上首个金奖项目。2018年,我校学子在国家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学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项国家重大创新大赛中获奖。
第四届教学节·10月16日至26日,我校举办第四届教学节。本届教学节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主题。教学节期间,我校主办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发来贺信。
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1月7日,教育部授予我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11月19日至21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化学3个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现场考查,并对3个师范专业共性的优势、特色和问题进行了整体反馈。
探索构建具有华师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探索构建具有华师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树立“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能力,12月上旬开始,学校召开系列座谈会,各学院教师代表为如何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言献策。
承办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工作会·12月15日,我校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科学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落户我校·1月,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批复由华中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开展“数字教育众筹众创的个性化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的研发。我国“十三五”期间首个面向教育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落户我校。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月2日,化学学院肖文精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氮杂环合成中的串联反应研究”获得2017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首届RHIC/AGS杰出贡献奖·6月13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罗晓峰副教授被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授予第一届RHIC/AGS杰出贡献奖,表彰他在STAR实验通过首次测量净质子分布高阶矩对RHIC能量扫描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罗晓峰是国内唯一获奖的科研人员。
湖北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9月11日,湖北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正式公布。我校共有34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创新高。
成立多个研究中心·3月20日,印度研究中心揭牌,将重点对印度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建立我校国别与区域研究方面的优势。4月22日,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中印尼人文交流的研究“重镇”和交流合作重要平台。9月19日,核科学计算中心成立,主要用于研究宇宙大爆炸之后即存在于早期宇宙中的物质的性质。这将有助于保持并推进我校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计算、高能核物理数据分析以及流体力学模拟等研究领域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社科基金立项·获得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学校历年立项数新高;41项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立项总数全国高校并列排名第9,重点项目数位列全国高校第5;53项课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年度项目立项,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获得9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项课题获湖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
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获立项资助92项,包括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点项目3项,优青项目2项,交叉学科信息科学1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直接经费5580.1万元,比去年增长500万元。师资队伍
新增国家级人才12人·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释放学院进人活力,推荐申报各类人才计划105人次,新增国家级人才12人、省部级人才20余人。
“双聘院士”续聘·3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才研究员续聘为我校“双聘院士”。
“学者名师支持计划”全面实施·今年,我校“学者名师支持计划”全面开展。从上半年开始,“桂岳教授”“桂子学者”“桂子青年学者”“资深教授”“博雅教授”评审工作陆续启动。
“湖北省先进工作者”·5月2日,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英获评“湖北省先进工作者”。
学校公布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9月7日,我校公布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项目名单。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偏微分方程教师团队、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高能核物理教师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筑梦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教育学院教育史与比较教育教师团队、心理学院数字化生态与青少年发展教师团队入选。启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审工作是推进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全新尝试。
第二届湖北文化名家·11月1日,湖北省委宣传部公布第二届湖北文化名家名单。马敏教授、徐勇教授入选哲学社会科学界文化名家,同时被授予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称号;范军教授入选新闻出版界文化名家。
多人入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1月1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成立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我校共有16位教授入选15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吴玉章奖·12月11日,我校原校长、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该奖项被视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荣誉。章开沅先生是华中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中首位获此殊荣的学人。社会服务
加快开放办学步伐·为主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先后提出构建“洪山+华师”发展共同体、“学校+校董校友”发展共同体,旨在进一步加快开放办学步伐,在互利共赢中谋求共同发展。
定点扶贫工作获评优秀·6月8日,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发文通报,我校定点帮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工作获评优秀。10月17日,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教育部网站刊发我校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报道“发挥教育优势,实施精准扶贫”。
澳门校友联谊会成立·8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澳门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在澳门大学举行。这是我校回应党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决策的重要举措。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月5日,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认定为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近年来,中心累计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00余项、经费超过2亿元,
中国农村研究院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12月22日,中国智库索引(CTTI)发布高校智库百强榜,我校中国农村研究院位列其中,并以A+等级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