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产业和后勤服务等各条战线的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福,向老有所为、心系学校的全体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即将过去的2006年既是我校实施“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里,围绕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全校师生员工以强烈的责任心,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校党委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建章立制,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年里,学校有8个研究课题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立项课题总数和课题项目资助总额均居重点高校前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获准立项38项,立项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一;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全省高校第一),6个专业入选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本科生招生质量大幅提升,22个省、市、区的理科录取分数线超过当地一本线50分以上,文科在10个省、市、区的录取分数线超过当地一本线20分以上。
———不断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2006年,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一批重点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多波段宽带高速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等3个重点学科的建设,结合国家目标和地区经济建设需要,建设重大科技平台,为筹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打下良好基础。
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已基本形成重点突出、均衡发展的学科建设有利格局,为我校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校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973”计划项目4项;“863”项目专题立项44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立项20余项;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先后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准项目再创新高,总数达230项。2005年,我校在国内发表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国内论文被引用篇数居全国高校第五位。
———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2006年,我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稳步推进,现代大学人事制度正逐步建立,一批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学校新增9位长江学者,取得历史性突破;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位青年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长期)11人;有480人成为“863”专家库专家。
2006年获批杰出青年基金1项,海外青年合作研究基金2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9项。2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强化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006年,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建设计划顺利通过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标志着我校在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立项已通过专家评估论证;“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计划论证;国家野外观测台通过科技部专家的验收评估。
我校科技产业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服务职能,以华工科技、华中数控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中央媒体强烈关注。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协和医院各项医疗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为医院140华诞献上了厚礼;同济医院正式启动“中德医院”筹备工作,并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受国家表彰的唯一医疗机构。
———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开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2006年,学校党委全面总结先进性教育成果,不断探索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我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学校顺利完成深化医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十一五”中层干部培训工作,并进一步加大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学校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启动“公德长征”,正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切实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蓝图指引下,2007年,我们将争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以崭新的成绩庆祝同济医学院百年院庆,并抓紧做好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强磁场研究中心等“大基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建设,为国家及地区发展作出贡献。让我们团结起来,肩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为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而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