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今朝已往,明日可期


  编者按: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恍惚之间,2018年将要离去,2019年即将牵手。2018年将他最后的温柔,留在这个冬天久违的明媚阳光里;留在白马湖水波泛起的粼粼波光里;留在松林间低低的轻叹里。等不及用新桃换下旧符,2019年已经背上简单的行囊与我们做伴。在那晨风泠泠的早晨,或旷静幽远的黄昏,我们心路的历程,悄悄然翻开了一页。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沉心静气,明日可期。2019年,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年将尽,辞岁迎新,转眼间2018年学生工作即将结束,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以它缓慢而坚决的态度使人改变、使人成长。回顾这一年工作里的点点滴滴,如同是冬日的清晨独自漫步在山间,乳白的薄雾轻飘飘地在山林间游走,每迈一步,扑面而来的冰凉水雾都让人精神一振。尽管抬起头,路上迷雾盘旋,重重迷锁难关,但行者向上之心不止,无畏艰险。对我来说,工作与生活早已无分彼此,陪伴着一届届学子成长,看着他们一步步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身为人师的欣慰莫过于此。
  告别2018,迎接更好的2019,迎接更完美的自己。文史学院 周琪昆老师回首这一年,是我加入酒管17101班和17102班这个大集体的第二年,从第一次碰上他们柔和而坚定的目光开始,我就在内心为自己鼓劲:加油,和同学们一起把握当下,沉淀自己,使生命变得厚重而坚强。这一年,我学会了接纳自己,这个过程让我能自信地与他人交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在完成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尽力做好上级交待的其他重要任务。过往的日子,我们付出耕耘、寄出期待;新的时间,让我们不忘初心,签收美好。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18,足音未远,2019,翩然而至,让我们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王敏老师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走近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作为一名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我们将学生看做“同龄人”,在接受、理解他们思想的同时,引导他们接触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改变自己以往的思维定式,将了解学生思想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前提,才能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才能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2019年,我们用全新的自己去生活,爱世界,爱自己。机械工程学院 廖宇寰老师
2018年接近尾声,回首三年的新媒体工作,从刚开始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起初的干事到现在团队的领头羊,角色虽然在变换,但不变的却是肩上的一份责任和内心的一份热爱。我很高兴也很自豪在新媒体工作。所有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同学们都有着同一个称呼———“新媒体人”,想主题,写推文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每一篇推文的发布就像是见证自家“孩子”的诞生。看着文末浏览数据的不断增加,我想这对于每一个新媒体人来说任何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因为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018即将过去,2019即将到来。希望大家都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俊同学快要到2019年了,2016到2019虽然仅仅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成长路程。我还清晰的记得刚刚开学时懵懂的样子,到2019年,我快做满三年学生干部任期。最要感谢的就是一路陪我的伙伴们,那些深夜给我鼓励的每一个人,每次活动都希望可以陪着你们一起,做你们的定心丸。这里想跟大二和大三的同学说一句心里话:无论怎么批评你,都是希望你变得优秀,可能有时表达的方式不对,但是那颗为你好的心永远不变。我们所有人可以越来越棒,无论什么困难都打不倒我们,让我们享受工作的乐趣,爆发出更大的力量吧。
  2019年希望我们文理学子们开心快乐,每一个人都前途光明。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于仕煜同学还记得初入校园时的紧张与期待,对大学抱有无限的想象。大一的我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想尝试很多感兴趣的事情。于是我加入了学生会、校报等组织,也参加了各种比赛和活动,并且乐在其中。特别是在校报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这个组织里我学会了写新闻稿,学会了采访,同样也因此认识到很多优秀的朋友,由衷感谢校报这个大家庭。2018年,是我意义重大的一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作为班导,我想把我的温暖传递下去,因为自己也曾被温暖过。2019年,希望我们能不迷失自我,心底向阳,眼里有光。法学院 谭祯妮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