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传承热血情怀,感受信仰力量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通读《红色家书》,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革命家从书本走进生活,让历史有血有肉,这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是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是最生动的课堂。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
  “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我和你做夫妻是生生世世,在精神,不在形体”——王器民给妻子的遗书。
  “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
  这位伟大的 " 共产主义的殉道者 ", 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直至牺牲前夕仍然用手中笔顽强地坚持斗争,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江西吉安人刘中新是一位经过长征走向华北抗日战场的热血男儿,1938 年担任八路军115 师 343 旅旅部参谋。他远离家乡,转战四方,难抑思乡、思亲之情,“给家去了数十封信,始终未有接到家信一封”。“在前天的夜里正在睡觉的时候,忽然梦见了我的妈妈,妈妈已经老得不像了。我就大喊起来,忽然喊了一声,同我在一块儿睡的同志听着了,他就叫醒我问我喊什么,我当时也说不出,仔细一想,原来是作了一个梦。现在是全国动员抗战的时候,我在外都是为了抗日救国,不能在家孝顺母亲大人,以后回家再来孝顺母亲大人。”为了救国,刘中新抛家舍亲,出生入死,最终也没能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甚至连一张模糊的照片也没能留下,留给亲人的只有 4 封字句滚烫的家书和无尽的等待。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大义凛然?这都源自对真理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务必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17 中药二班 单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