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爸爸”姓刘,虽已年近花甲,干起活儿依然热力十足。初识编外“爸爸”是在学校宿舍管理中心。他是中心的老师,我是一名学生志愿者。印象里的他是那么和蔼可亲,每次见到我都是满脸的笑容。
编外“爸爸”住在学校教师宿舍。当时,为了方便照顾一位生病的老师,我也搬进了教师宿舍。我的大学是一所师范院校,毕业班的学生都忙着考教师编制。我在照顾老师的同时也忙着备考。刘老师属于没有编制的老师,他一直鼓励我认真复习,不要像他一样。这正是“编外”一词的由来。
编外“爸爸”爱植物,他在宿舍养了许多盆栽。绿萝葱茏,心形的叶片巧妙地串连在一根缠绕着花柱的藤蔓上,如小家碧玉般娇秀。富贵竹枝条修长,每个竹节上分布着三四片绿叶,漂亮极了。君子兰长势茂盛,翠绿欲滴的叶子犹如一把把伸向空中的利剑,橘黄色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每次从编外“爸爸”宿舍经过,我都要去瞧一瞧这些“小可爱”,看后顿觉心情舒畅。
编外“爸爸”是我的钓友。每逢节假日,我们总是相约到学校后面的小河垂钓。他教我如何用玉米面制作鱼饵,耐心地讲解钓鱼的技巧。编外“爸爸”有个特点———只钓大鱼。每次咬上钩的小鱼他都要放掉,直到大鱼上钩他才罢休。和编外“爸爸”一起钓鱼,是我紧张学业之余的一大乐趣。不过,我可没他那般有耐心。临近黑夜,蚊子袭来,我就坐不住了。
编外“爸爸”是我的牌友。在他眼里,打牌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能训练脑力。编外“爸爸”有个特点———好牌总爱留到最后。起初,他一直瞧不上我的牌技,认为我是一个抓到四个王都能打烂的人。后来,我的牌技在多次“交战”中有了提升,逐渐也能和他一较高下了。
编外“爸爸”是我思想上的辅导员。我曾问他:“您马上就退休了,还入党干啥呢?每个月还得交党费。”他立刻严肃起来,认真地回答道:“为了严守党员纪律!正因为要退休了,更要严格约束自己。”虽然编外“爸爸”工资不低,但依然生活简朴。他经常教育我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编外“爸爸”还是一位“暖男”。虽说学校排好了宿舍值日表,他却总是主动替我们打扫卫生,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备考研究生的那段日子,只要我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编外“爸爸”就会把我拽到外面走几圈。散步时,他还会如痴如醉地唱几首老歌给我听。
编外“爸爸”有一双机敏的眼睛。每次熄灯后,我总要跟着他去学生公寓巡视。有段时间,编外“爸爸”严抓男生醉酒晚归。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不管学生把酒瓶藏到哪儿,他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由于工作繁忙,编外“爸爸”总爱找我给他按一按背。有时,我回上一句“学习呐”,他就乖乖作罢。有时,我在按背的时候不经意间使个坏,稍微用劲拧一下,耳边便会传来他经典的口头禅:“ 我的乖乖!”
如今,编外“爸爸”已经退休,我也来到上海求学。我由衷希望他退休后的生活也一直幸福快乐!
(作者为外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