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提升立德树人职业能力做“前沿”辅导员———记山东省辅导员论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奎杰

刘奎杰,男,汉族,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现从事工商、工程管理专业五个班的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工作之余,刘老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今年的山东省辅导员论坛大赛中,刘奎杰老师撰写的论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的思考与实践》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我校因此成为论坛近年来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民办高校。

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刘奎杰老师怀着对高校教师工作的憧憬与热爱,来到我校从事辅导员工作。这一干就是八年。这八年,是跌爬滚打的八年,刚来到学校时,他什么都不懂,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本着笨鸟先飞的态度边摸索边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在一次次实践中领悟到了真谛。每天早晨,他都跑到学生宿舍,督促学生起床,落实晨光计划,让学生领会“一天之计在于晨”的意义,功夫不负有心人,班里爱赖床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再躺在温暖的小窝中,纷纷下楼跑操;他利用晚自习和主题班会时间,教育学生自觉运用时间管理策略,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他每周数次进课堂,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利用课前十分钟的零碎时间简要反馈班风、学风建设和学情跟踪情况,给学生指明了大学奋斗的方向,给予同学教化,使学生打心眼里敬重他。

多年来,刘奎杰老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管理方法与策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他坚持“三贴近”原则,采取多表扬、少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灵导师。他认为,既要开展好“点对面”的教育工作,更要利用好“点对点”的师生互动交流,通过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修改演讲稿、创业计划书,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温暖。他坚持以爱心、细心、耐心“三心”为行动指引,关心特殊学生,在工作中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他对切实需要救助的大学生进行精准甄别、精准扶贫,把对贫困生的经济救助融入到大学生感恩教育、爱国教育当中;他在优团优干、省优校优等荣誉称号评选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评议小组主观评价与大数据客观分析相结合,切实使获选人员起到模范带头和榜样示范作用,发挥精准教育正能量。他秉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高育人能力”的宗旨和要求来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修养、把控三尺讲台正确舆论导向,始终把管理融与服务之中,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融汇一体。

刘老师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民主平等“圆桌式”师生关系逐渐取代了“权威—服从式”师生关系,大学生在这种教学相长的环境中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同学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从事专利申请和科学研究人数逐渐增多,成果斐然。17级工商本科学生高宇、张英红、汪心心等21名同学申请成立了 “清风通讯社”、“学府考研社”和“大学生合唱团”三个社团,在班级开展各种学术科研讲座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活跃了班级氛围,优化了班风学风建设。清风通讯社发行的第一期电子期刊,不论是从画面上还是内容上都非常专业,受到师生好评。在很多方面,学生都超越了老师,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俯下身子,积极向学生学习。他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可造之才,都能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只是盛开的时间不同,辅导员应该树立共享、和谐、绿色的教育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刘老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为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他在《教育探索》、《高校辅导员学刊》等核心期刊及学报上真正做到了高产,总计发表论文15篇,主持省厅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省级获奖4项。论文《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阚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荣获2014年高校辅导员论坛论文优秀奖;《精准教育:微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荣获2017年高校辅导员论坛论文三等奖。2017年11月荣获“山东省优秀辅导员”称号,2018年荣获烟台南山学院“优秀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