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让创业的激情点亮人生——访我校“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老师徐强




  10月 31日至 11月 3日,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浙江大学举行决赛。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和不懈奋斗,我校由徐强老师指导的“江苏南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琢纳精密测量有限责任公司”“格桑花·益E课堂”,刘益平老师指导的“南京铭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张卓老师指导的“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5个项目全部荣获赛事最高奖项金奖,以金奖数全国第二、江苏第一的优异成绩蝉联“优胜杯”,续写了南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辉煌。
  大赛以“弄潮创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旨在培育出未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今天,人们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此,我们采访了我校指导老师徐强。
  徐强老师认为:在以三航特色为主的南航,校园内实际创业氛围并不浓厚;现如今,安安稳稳入职企业已经不再是很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的终极目标,创业对个人的历练显得犹为重要;在过去40年的改革中,我们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得还不够,为此,李克强总理曾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才有了对新兴产业的大力推动。
  该如何创业,在创业之前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徐强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创业是很困难的,与中规中矩的工作不同,创业需要全方面的准备,除知识、理论、方法等外,还需要思想上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力,要有去创业的激情。年轻人有了活力,才有信心解决知识储备、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创业者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承受的精神与社会压力很大,如果犹豫不坚定,是很难走完全程。遇到阻力必须勇往直前,这就需要激情加持。
  徐强老师说,学生内心的创业热情是很难自发形成的,所以高校和社会需要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学校不应该仅仅传授知识,更要将创新创业的思想通过学业引导、家国情怀的培养等方面贯彻起来,这不能仅仅依靠于学校教务处等的强制性措施,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推动也至关重要。此外,创业仅依靠于一时冲动也是不现实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敏感也必不可少,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期间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人应该让自己成为通才,让自己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思维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去了解、去发现新的技术,了解什么在过去已经成功,什么在未来可能成功,然后抓住新的可能点,去进行创新创业。
  同时,必须牢记:唯有脚踏实地,创新才有可能成功。年轻人绝对不能怕吃苦,年轻的时候闯过,即使失败了,年老时回首自己人生时,才不会后悔。过去四十年,我们能取得巨大的改革成果,是因为当时的年轻人敢于去拼去闯,能拼尽全力克服当时的种种困难,这才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而需要成批的、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前仆后继。虽然创业是有风险的,一百个人创业可能只有三五个人成功,但正是这种小概率成功的吸引,才会让人甘之如饴。
  在过去三四十年里,我们面对的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那么未来三四十年,将是青年人创业的大好时机。徐强老师坦言,我们无法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创业,但我们要将大学生创业的比率提高,将它从原来的万分之几提高上去,这才对我们未来的社会发展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