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关于爱国主义的思考

熊培云说,一个国家有着怎样的未来,必首先决定于全体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家抱持一种怎样的态度。爱国的话题,本不该成为讨论对象,但近些年在网络中却出现了杂音。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社会、文化、历史"遗传基因",我们有着数千年抵御侵略的共同"民族记忆",需要审慎的思考。

从现实来看,否定爱国主义的错误观念曾导致严重后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战以后,鉴于空前惨重的伤亡,法国小说家尚·乔诺在二战爆发前说:如果德国入侵法国,他"宁可成为一个活着的德国人,也不愿意成为一个死去的法国人"。法国知识界、媒体界所大力宣扬的"爱国主义有害论"否定了法国反抗侵略的正义性,瓦解了法国政府、军队、大众的抵抗意志。结果,纳粹德国短时期内迫使法国投降;曾极力鼓吹"爱国主义有害论"的法国全国教师工会主席乔治·拉皮埃尔死在了德国集中营里……国家不值得爱,推导出的必然,是"国家不值得保卫"!

从历史上看,国家并不是个人自由权利的压制者。恰恰相反,正是国家使个体得以生存。把国家和个人完全对立起来是典型的缺乏历史知识的表现。国家和人类一样,是进化的产物。在面对自然、敌人和社会三大挑战时,组织起来共同应对,提高个体的生存几率,是国家最初诞生的意义。换句话说,国家是为保护个体而诞生的。在漫长的人类演化史里,凡是没能从部落形态进一步形成国家的族群要么消失要么停滞,而组成了国家的民族往往延绵长久。爱国主义正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国家的诞生出现的。对国家的热爱激励着人们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奋斗拼搏。爱国主义是天然的正义,是高尚的情感。国家不值得爱,是历史认知的倒退!

爱国主义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以及同胞的责任。因为任何个体的生存、幸福和安全都离不开组成这个国家的其他同胞,人们所爱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国家,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同胞。同胞们彼此扶助才能抵御自然和外族的挑战,所谓国家只是这个共同体的名称而已。

弘扬爱国主义并不等于要求人们放弃批评国家的权利。但这种批评和不负责任的"逢中必反"式的批评有天壤之别--前者是爱国,而后者是害国。

到底怎样理性爱国?那就是把我们的民族精神显现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民族主义精神应该体现在热爱自己的同胞、团结友爱、诚信待人、敬岗爱业等等方面。真正的爱国也首先应该体现在爱国民、爱自己的同胞上,而不是爱某个空洞的国家理想或者宏大概念;真正的爱国也应该是诚信待人;真正的爱国也应该是勤奋学习、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的爱国也应该是律己、有公德意识。爱国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甚至是一种细微的个人行为。

胡适看来,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最紧要的是自救,每个人争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所以,每个人做好自己,也成就了国家。熊培云讲,现在有些媒体也失去了理性,对极端民族主义思潮采取一种暧昧甚至怂恿的态度,无异于在发"未来的国难财"。因此,是促进人类和解,共享文明成果,还是煽动极端民族情绪,发"未来的国难财",着实需要爱国者们的认真对待。

任何时代都会有自身的局限,正是因为看到时代有不足,个身处其中的人才有机会大有可为。近两百年来,几代中国人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建设一个梦想中的现代国家,就在于实现公民与国家相爱的宪政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