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塑”战“塑”决 我们在路上

全世界每一秒钟就要用掉上百万个塑料袋,每年丢弃的塑料瓶总量超过一亿吨,而只有约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每年,全球因污染导致的海洋生态危机约造成100万只海鸟(误食塑料导致窒息死亡)、10万头海洋哺乳动物丧生,死亡的鱼类更是不计其数!塑料垃圾,正在毁掉这个星球。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也是塑料包装生产和应用的第一大国。

我国为改善白色污染严重的状况,自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行“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如今已过去10年,塑料袋在我们生活中却并未淡出。

第47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人们在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会环保的益处、感受环保的意义。我们跟随着本期采访小组的步伐,走进林学院的师生团体中,来进一步了解塑料污染的方方面面。

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分为“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其中,视觉污染是指散落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道路两旁、江河湖泊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或漫天飞舞或是挂在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等。它不仅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我国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需要至少200年。接受我们采访的林学院生态学老师范春楠表示,如若采用填埋处理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有毒的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如若直接焚烧,不但会产生大量黑烟,还会产生二恶英(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而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直接危害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相关塑料垃圾进入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粮食减产等报道比比皆是,而且随着“白色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受重视。据估算,目前全世界海洋漂浮的塑料碎片超过5万亿个,重量在25万吨以上,每年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30亿美元。

对于限塑令推广现状的看法

“限塑令”是我国人民群众对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习惯叫法。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在环保方面,塑料袋必须标有“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请多次使用”文字等核心内容。

在走访校园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表示知道“限塑令”早已实行,但是几乎全部同学都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日常装东西或是自己使用的垃圾袋,塑料袋都是第一选择。

来自外国语学院大三的李娜同学表示:“没办法啊,超市商店都提供的是塑料袋啊,买一个也就一毛两毛钱,小商店的塑料袋都不要钱,如果每次买东西都要自带环保袋实在太麻烦了。”在采访中,每位同学的答案都大同小异,塑料袋方便便宜,而且这么多年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为习惯了。在限塑令刚刚推出的时候,自带环保袋成为了超市购物的一种新风尚,而随着新鲜感褪去,环保袋又被人嫌弃麻烦不方便,塑料袋的使用“春风吹又生”。针对传统塑料袋的不可降解和环保袋的不便,成本更高的可降解塑料袋应运而生。

在吉林市内,万客隆、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内,不合格的塑料制品难见踪影,消费者也会愿意购买可多次使用的布袋或环保纸袋。但在街头巷尾的店铺摊点、学校内的食堂、商店、水果店及附近商铺,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仍大行其道。在对这些商家的采访中,他们表示自己提供的都是普通不可降解塑料袋,这样的塑料袋成本更低,如果是可降解环保袋,也不会免费提供了。

范春楠老师认为,之所以“限塑令”的实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归因于“限塑令”中倡导性、鼓励性措施多,缺乏严格执行的相关法规条款,这样效果就很难保证。其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督与检查,让法律、法规落地生根。其三,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无法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其四,公众的使用习惯还有待改善,这一方面要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则必须寻找更为方便、低廉、环保的替代型产品。

对于塑料污染的看法及校园中的我们可以做什么

塑料制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推进社会发展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问题的面前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退缩,要正视出现的问题,找出科学的解决途径。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报告,并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然而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减少“白色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则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同学们反馈到,不仅仅是购物塑料袋,随着外卖快递行业在这十年飞速发展,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呈几何倍数增长,造成了更加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三大外卖巨头,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每日订单总和为约2000万单,每天消耗的塑料餐具长度连起来可绕地球8圈多。在校园里每天都可以看到送餐员忙碌的身影,我们大学生也是订外卖的主力军,消耗着大量的塑料餐具,随着饭菜而来的还有一次性餐具。经过对食堂及附近餐馆老板的采访,他们表示在外卖订单中只有大约一成同学会选择不要一次性餐具,而在受访同学中大家表示如果选择用自己的餐具还要洗干净,觉得这样很麻烦,还是一次性餐具省事。

全球每年塑料废弃物超过3000万吨,其中有超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丢弃或从陆地通过河道、风力最终进入海洋。我们一次又一次被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字所震撼,却又觉得这些与自己毫不相关。也许,你觉得千八百里远的海洋污染和你没有关系。可是别忘了,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无辜。即便你生活的地方远离海洋,但由于全球洋流运动,塑料会漂洋过海地遍布每一片海域。海洋在承受了人类带来的伤害时,又再次将伤害“回馈”给了我们。

最后,范春楠老师总结道,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面对校园中的“白色污染”,每个大学生应负有责任,特别是我们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则更应该深刻思考他的成因和解决途径。与公众相比我们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兴国伟大使命的新型人才。人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著名的野外生存专家埃德·斯塔福德在完成每项生存挑战时,都能将散落在大自然中的多种垃圾使用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塑料制品。在垃圾与资源这对矛盾面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保护环境需要政策发力,更离不开公众参与。林学院刘生冬老师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现在还有个现象就是大家都在要求别人去做,而自己不去做。现在我在生活中就告诉我的家人不随便扔垃圾,我不能让所有人都这么做,但至少我需要我这么做。”天空、大地、江河的清洁,是民之所盼。少用一个塑料袋,多坐一次公交车,以绿色低碳的方式生活,看似微不足道,但聚沙可以成塔。地球母亲孕育了生命,馈赠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和资源。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在改变这个星球。世界环境日,你我皆有责。

就如同《国家地理》发布的视频中所写,“不要等到人类灭亡后,只有塑料成为了我们曾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过的证明。”每个人都是消灭塑料大军的一份子,在此我们呼吁每个人都重新考虑我们与塑料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争当绿色文明公民,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从我做起,讲文明、讲卫生、添新绿、树新风,共建美丽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