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亮心灵成长之路
“请每位同学填写一份心理调查测试表。”近日,2018级班级群里下发了这样一条通知。“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学生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针对全体2018级新生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心理普查活动。”心理教育中心的王红菊老师告诉记者。
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今年7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目前,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如何?记者就相关情况作了采访调查。
心理问题并不可怕我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分重视,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学校每年都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据了解,2018年我校开展了多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大规模心理普查外,还包括新生心理适应讲座、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同质性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对转介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绿色通道”等活动。
虽然学校开展了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仍有同学对心理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产生误解,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见不得人的事”。“我觉得心理问题这个词,总能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像某个人跳楼自杀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可能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就觉得心理问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赵同学对记者说。
心理教育中心的尹红霞老师告诉记者:“实际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偶有的焦虑、烦躁也属于心理问题,但这都属于正常的范围内的心理问题。不管面对什么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都应该正视心理健康,不该危言耸听,也不该过于轻视。”
从 2018级新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2018级新生应测试总人数为7702人,实际参与人数为7469人,普测率约为97%。此次测试共96道题,涉及22个因子,其中幻觉症状、自杀意图属一级心理问题筛查因子;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属于二级内化性心理问题筛查因子;依赖、敌对共计、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属二级外化性心理问题筛查因子;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属于三级心理问题筛查因子。2018级新生心理危机筛查结果显示:一级心理问题人数共有684人、二级心理问题人数共927人、三级心理问题人数共1372人、无心理问题人数4486人。
“不论是什么程度的心理问题,只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都能够减轻、缓解那些症状。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心理咨询,认为自己接受了心理咨询,就会被认为有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人,遇到一些现实问题,自己的痛苦和烦恼,靠个人努力一时无法排遣,这时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否正确对待这些心理问题,而不是去逃避、害怕。”王红菊老师告诉记者。
直面问题,迎接阳光“有一个来做咨询的女生让我印象深刻,她的打扮在同学中略显怪异,而且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对别人说的话很敏感,比较暴躁、很容易发火。”心理教育中心的王红菊老师谈到,过度的焦虑、烦躁影响着这位同学的正常学习、宿舍生活。“像鞭炮一样一点就着”的状态导致她与舍友之间的矛盾频出不穷,关系逐渐僵化。焦躁的心情也使她难以很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我们对她进行了三个月的个体咨询,一个月的团体活动,用循序渐进的咨询方法逐渐缓解了她的症状。”王老师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慢慢恢复过来了,不再时刻处于一种防备的状态,整个人气色好了很多,状态比较松弛,能够应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了。”
焦虑、烦闷、暴躁,这些看似常见的情绪反应很难引起大家的重视,但负面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在我校大学生咨询的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占比最高。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接轨的重要阶段,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在困扰着“尚未经事”的同学们。以2017-2018学年为例,共有759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适应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则以人际关系、情感和自我成长等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就业压力等问题。王老师说:“这些问题都是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个人都需要成长、需要经历。解决了,就继续前行;无法解决,就深陷泥沼,甚至小问题会演变成大问题。”
“我几乎每天都要和舍友吵一架,我们两个的生活习惯太不一样了,都互相看不惯对方,真的很影响每天的心情。”一位同学谈到,宿舍矛盾成为“心头大患”以后,每天都在困扰着自己,甚至影响到学习、生活。
看似平常的矛盾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 “积水成川”,及时处理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正视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获得阳光快乐的生活。“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学校开展多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出发点当然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健康成长。但是,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重要的还是同学们的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尹红霞老师建议大家: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
在面对迷茫期与成长期时,老师们建议大家:首先要明白每个人都是需要成长的,然后确定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比如明天你要完成什么,然后循序渐进。其次,你要时刻清楚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为之去努力、去奋斗。黑暗的背后是光明,迷茫的时候,你要做的是走出迷茫走向光明,而不是任由自己深陷其中。
遇到困惑,遇到迷茫;不要恐惧,不用彷徨。每个人都需要历练,用心成长,只为遇见最好的自己。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