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江苏友谊奖”获得者克劳斯:友谊奖是对我与南信大合作的肯定




  刚刚过去的九月,作为我校外籍专家,来自德国的KlausFraedrich(克劳斯·弗雷德里奇)教授站在了江苏省政府为外国专家设立的最高奖励———“江苏友谊奖”的领奖台上。
  “江苏友谊奖”用于表彰在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在省内上万名外籍专家中评选20人。而早在2014年,克劳斯同样作为我校的外籍专家获得了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国际合作贡献奖”。
  “获得‘江苏友谊奖’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我们团队国际合作的肯定。”克劳斯如是说。
  克劳斯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始于1988年。那一年,他在柏林自由大学迎来了第一位中国学生。虽然双方很快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但是由于缺少对中国的了解,克劳斯还是感到中国学生“很神秘”,他笑言:“双方都觉得彼此 ‘相当异域’。”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克劳斯可以自豪地说:“我和中国学者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可以看作是国际学术界合作网络的一个缩影。”当然,这也是我校国际化办学的一个缩影。
  谈及与克劳斯的合作,我校智协飞教授感触颇深。2006年,智协飞通过自己的博士导师认识了汉堡大学气象学系主任克劳斯。智协飞和克劳斯都毕业于波恩大学,又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这样的机缘巧合把两国科学家联系在一起,促成了我校与汉堡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从互派学生实习,邀请克劳斯来学校访问,到开展科研合作,双方的合作渐入佳境。
  克劳斯主要从事大气动力学非线性系统和气候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迄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与撰写书籍10余部。克劳斯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会士(与我国中科院院士对等)、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在科研与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同样赢得了多项声望卓著的荣誉,如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杰出海外科学家称号,德国洪堡基金会授予的马克斯—普朗克/洪堡奖,法国与德国政府联合颁发的盖·吕萨克奖,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授予的刘易斯·理查森奖章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奖章。
  从2012年被聘为我校特聘教授至今,克劳斯与我校青年教师密切合作,目前这支国际化的科研团队已发表20余篇SCI论文。在克劳斯的支持下,我校青年教师成功申请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他还参与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推荐多名年轻教师与学生赴德国留学。
  气象楼714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是克劳斯在我校的固定办公场所。只要他在办公室,大家都可以直接找他讨论问题。特别是对于青年学者的研究选题,他总是以合作者而不是导师的身份参与其中。“克劳斯与我们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不论是选题的确立,研究方向的把控,还是核心问题、研究瓶颈的突破,甚至是论文的最终撰写、语言用词,他都全程参与其中。”我校大气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张玲介绍道。她与克劳斯已经合作了近六年。
  “他常说写论文就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只有将所有细节挖掘到位,这个故事才能够吸引别人。”张玲说。回忆起与克劳斯的第一次合作,他的严谨让张玲记忆犹新。
  2012年张玲到汉堡大学做访问学者,带着在国内的前期研究积累,她正着手撰写一篇关于 “东亚冬季风为什么会减弱”的论文。本以为准备充足的她自信满满地找到克劳斯谈论文章的写作,没想到他的一个提问让张玲一时哑口无言。
  “为什么北极涛动会影响欧亚中高纬大陆增暖?”克劳斯问了一个在张玲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
  按照张玲原先的思路,“北极涛动影响欧亚中高纬大陆增暖效应”的研究已经得到众多学者的文章支持,并且她已经做了相关文献梳理,引用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足以支撑自己论文的相关研究。所以这个细节张玲没有过多地关注。克劳斯却认为仅仅做到这样还不够细致。论文中出现的每个点都需要完整证据链的证明,不能轻易依赖别人的研究结果,而应该细致地解释清楚为什么。只有做到这样,一篇论文才经得起推敲,研究者的科研水平才会有所提升。
  虽然克劳斯的提问让张玲不知所措,但是他给出的研究建议又同时为张玲指明了方向。根据讨论结果,张玲仅用两周便解决了这个细节问题。而后论文的撰写十分顺利,运用环环相扣的论证来解决文章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使得文章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兴趣与独立研究的能力是我非常看重的。我推荐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一定要具有这样的品质。”克劳斯说。
  尊重彼此独立研究兴趣的风格同样体现在克劳斯与我校青年学者的合作中。克劳斯认为,他与我校青年学者的合作并不是如打乒乓球一般你来我往的过程,而是一个团队在共同兴趣驱使下相互影响的活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共同享受科研的乐趣。
  六年来,克劳斯每年在我校工作至少一个月,他已去过中国十几个省份,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合作者长期合作。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喜欢通过身边朋友的家乡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背包里时常带着一本中国地理百科全书,中国对于他来说不再是具有“神秘感”的异域,中国学者更成为他“亲密的朋友”。
  秋风渐起,落日的余晖轻抚着气象楼,国庆长假中的校园显出几分冷清。实验室里,克劳斯还在和团队伙伴们讨论着论文研究框架,他们将要讲述下一个严谨而又动人的 “故事”。而克劳斯与南信大,与我校学者们的合作故事也将续写下去…… (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