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课堂展示,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课堂里,“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不少学生主动或被动地担起了“小老师”的担子,进行课堂展示。
  面对课堂展示,有些同学还没准备好,谈“展”色变,焦虑不安,如临噩梦;有些同学经过充分准备,在课堂展示的时候变得更加自信,如鱼得水。对你来说,是否准备好进行课堂展示了呢?
  没有准备压力山大“我不敢上去”“天呐,老师千万别叫我”……当老师让同学们上台进行提问或者要求进行课堂展示时,部分同学还没有准备好,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低下头缩着身子,恨不得老师看不到自己,每到这个环节,他们就发愁。
  外语学院的蔡梓瑜同学就很怕被老师要求进行课堂展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英语口语课上老师要求的口语展示,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其实我也挺想成为主动发言的人,但总是少了一份勇气。”
  在大一刚入学时,来自计通学院的卿剑锋同学同样有这种困扰,“我总是希望在展示时能把自己想说的尽可能全部说出来,但在表达时又总是不完整,有时甚至还难以衔接下去。”由于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课堂展示前,他往往会在心里预想这些状况,于是更有压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经管学院的邹利荣同学就表示,自己因为胆小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我还是更习惯传统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的模式。之前也有过上讲台主动表达展示的经历,但是我不敢说,支支吾吾的,效果并不好。”现在的她回忆起来还有点害羞。
  “从众心理”“坐享其成”也是部分同学不愿参与课堂互动展示环节的原因。“课堂上那么多人,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发言,我也想着不举手算了。有时候不主动参与讨论最后也会有结果,思想一懈怠,就不愿参与了。”水利学院程同学提到,“不过我不愿举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害怕同学的议论和老师的批评。”
  即便是习惯了在人数众多的课堂上神采飞扬讲课的老师,也曾有过紧张的经历。外语学院的潘晓娟老师坦言道:“其实在刚上大学时我属于‘被动型’的学生,十分缺乏自信,很少主动举手,万不得已上台讲话也是很紧张。后来随着经验的累积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就少了很多。”
  充分准备提升自我艺术学院的林紫悦同学则与前面那些同学恰恰相反,她性格活泼开朗,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相比起老师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我还是更喜欢‘课堂展示’的形式。互相交流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交流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的过程,我觉得很有趣。”
  “有些紧张,但又有期待”是课堂展示给化学学院的李姗同学最直接的感受,回想起之前的经历,她表示:“毕竟面对那么多人,难免会担心出错或者是出现其他意外情况。不过,课堂展示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能让老师和同学看到你的付出和用心,同时也能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遇到课堂展示,土木学院的任小成同学会积极参加,“我一般不会紧张,相反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参与自己喜欢课程的机会,在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的同时,还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能动学院的崔婕同学也觉得对课程的喜爱是她主动参加的原因。“记得在一次关于‘是否在思考问题方式上,女生偏细腻,男生偏向果断’的讨论中,大家都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激烈碰撞,我们甚至还进行了一场辩论。”回忆起那门课程,现在的她还能讲出这堂课上很多有趣的事。
  段玉是艺术学院2018级的学生,在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她作为学院新生代表进行了演讲,“还没开学时我就已经在准备稿子了,然后不停地练习,等到开学典礼那天上场的前一秒时,甚至还会有一点小紧张,但到了台上就越来越从容了。在我看来,演讲不是一种负担,只要做了充分的准备,就不会差!”
  克服紧张熟能生巧对于反响不一的态度,化学学院辅导员刘文成老师说:“课堂展示是升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外显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
  他表示,为了减少由于怯场而想“逃离”展示环节的同学人数,课程老师应做到课堂展示“三允许”,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提意见。另外课程老师还需要高屋建瓴,加强引导和展示环节的设计,引领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认真落实“以生为本”,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也才能落到实处。
  文法学院陈睿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需要进行课堂展示的三个原因:第一,促进学生学习,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以及更充分的观点表达,他们会投入其中更为完整地寻找资料,在整合资料的过程中会更好地消化与吸收;第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第三,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是人格魅力的展现。通过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在观众面前的展示,塑造自己的个性。
  因为自己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潘晓娟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英语主题表演时会考虑到部分“紧张”同学的感受,“我采取的是发言人自愿原则,绝大部分同学都很积极,甚至有的同学完成得非常好,认真到让我有一种意外和惊喜的感觉。”
  在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之后,再谈到对课堂展示的看法,卿剑锋淡然了许多:“如何缓解紧张情绪?最初,我就看着天花板,当作没有人听我演讲;后来,这种演讲展示的次数多了,也就熟能生巧了。”现在的他克服了曾经的害怕,将这个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学生记者 管欢 何依 吴宗喆 张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