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为实现青年在感受改革开放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学校以“砥砺奋进七十载,青春筑梦新时代”为主题,以学习先进理论与实践锤炼相结合,专业技能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与感悟中国精神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为原则,组建了204支校级重点团队和334支院级重点团队,共有240余名教师和5374名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其中,有35支团队被团中央遴选为国家级社会实践专项团队。实践团队奔赴吉林、山东、河南、浙江、广东、贵州、海南等26个省市、自治区,并踏出国门远赴马来西亚,开展以科技支农、企业帮扶、义务支教、关爱民生、挂职锻炼、文化传播、社会调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全校各团队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30余个,直接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15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出合理化建议280余项,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有价值信息1000余条,建立大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25个,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可喜成果。
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历年来师生参与规模较大、获批国家专项团队数量最多的一年。学校被团中央授予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共有28支团队获得国家荣誉20项、省市级荣誉53项。其中,在全国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中,人文学院赴马来西亚中国形象调研宣讲项目被评为“最具影响好项目”,吉农贵州帮帮团项目被评为“匠心传播好作品”;农学院等4支实践团在2018第二届全国高校暑假“最美实践团队”评选中获得“最佳团队奖”;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光”党史寻访社会实践团队是全国唯一一支连续五年入选,并连续五年被授予该专项“优秀团队”称号的团队;“印象长白山 筑梦新时代”农学院希冀长白社会实践小分队荣获该专项活动之“我为灵秀长白打call”随手拍大赛“优胜团队”。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化的运行保障,构建了实践育人新机制。学校把社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修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制定并下发《吉林农业大学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青年教师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完善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社会实践工作的有序进行。
围绕思想引领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的“三个定位”,构建实践育人总目标。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上级党团组织相关要求,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大学生志愿者“砥砺奋进七十载,青春筑梦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围绕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作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形成育人新机制,不断提高实践育人成效;通过实践育人工作突显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发挥农业院校专业特色,将校内课堂的理论优势和校外基地的实践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了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基层发展双向受益的良好态势。
注重实践内容的顶层设计
重点组建了以社会实践七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团队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科技支农服务团
组建了大学生科技支农服务团、大学生校地对接科技兴农服务团以及研究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等26支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团,通过发挥涉农专业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和高学历青年学生的人才技术,组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网络信息服务、现场指导等方式,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对于“吉青家园”及“校地对接”服务基地继续做好基地对接、需求调查、政策宣讲、基地建团、科技兴农等工作。
工程技术学院赴九台雨田米业科技支农服务团立足于学科优势,依靠专业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在15天的实践中,团队成员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了10台收割机械的维护与保养、8台耕整地机具的维修、13台播种机械的维护修理、4台粮食烘干设备及粮仓的清理,以及全部厂区消防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厂区的测绘与图纸绘制,协助建造生态小屋,切实做到“支农、惠农、扶农”。经雨田生态米业总经理李雨田先生估算,实践团成员累计为企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价值近80万元。
经济管理学院 “经创飞扬”科技支农实践团赴山西省长治市石泉葫芦农庄开展社会实践。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该农庄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经过与镇长、农庄总经理及当地村民的详细沟通及调研,形成了以《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石泉葫芦农庄为例》为题的万余字报告,用于解决当地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弊端。团队的实践过程被中国新闻网等14家网络媒体关注报道,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
?助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打造企业就业见习团
组建了校企共建服务团、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团等50支社会实践服务团。
信息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实践团成员在李健老师的带领下赴东骏木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与公司项目组共同进行APP运行测试工作,历经5天实践和系列论证,完成了3次技术审核,“智慧家居”APP顺利完成检测。成员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巩固了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有效提升了钻研专业知识的信心和决心,他们的实践历程得到了《吉林日报》的关注与报道。
外国语学院赴大桥外语博学路校区志愿服务团结合专业优势赴大桥外语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成员们不断研习英语教学相关教法和课程体系,了解教育机构运营模式,不断深化专业能力,提高沟通表达和教学能力。
?助力“青年大学习”,打造中国精神寻访团
组织开展了大学生“追寻历史文化足迹”感悟活动、新时代特色理论宣讲活动和“六个一”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等42支社会实践服务团。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光”党史寻访社会实践团连续五年中标“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实践团成员重走“朱毛挑粮小道”,体验“红军的一天”等特色课程,参观考察黄洋界、八角楼、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实施团队课题调研和实践,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活动中,团队将“井冈情.中国梦”大型图片展带到井冈山,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学生参观学习,受到了井冈山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各高校学子的好评。最终,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所连续五年中标,被评为“优秀团队”的高校。
中药材学院赴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药材基地实践团一行11人在包海鹰老师带领下深入黄檗等药材种植基地,学习相关药材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近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对中药研究的热情,并坚定了钻研中药文化、弘扬国药精髓的信念。8月1日建军节当日,成员们前往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精神洗礼,并与杨靖宇将军的嫡孙马继民先生展开深入交流并合影留念,靖宇电视台对本次实践进行了采访报道。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打造中国力量志愿服务团
组建了“美丽吉林我装点”志愿服务团、大学生爱心奉献志愿服务团、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团、赛会志愿服务团等26支社会实践服务团。
农学院吉农贵州支教团是全国“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的一支,团队11名成员中有8名来自是贵州贫困地区的同学,并获得过国家助学金,此次他们心怀“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信念来到国家级贫困村孟溪村,通过补习功课、丰富第二课堂、开展素质拓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及疏导、走访农户等工作,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重要与艰难,深刻体会到作为涉农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立志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儿童成长成才。团队的实践历程得到人民日报网、搜狐网、凤凰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13家新闻媒体的报道,累计浏览量5万以上。
资源与环境学院“保护母亲河”社会实践团赴吉林省长春市伊通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来自应用化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九名成员每日准时到达伊通河沿岸清理残留垃圾,针对附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发放资料宣传保护水体的重要性,依据专业所学知识对伊通河的河水进行取样检测,投放水质改良剂并定期监测水质改良情况,为后续近一步整治水体积累基础数据。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社会问题专项调研团
组建了深化改革观察团和民生保障调研团等26支社会实践团队。选派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到各地对地方经济发展、乡村基层管理、民生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等状况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数据,开展调查研究。
园艺学院“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赴河南省郑州上街小微企业调研团选取郑州市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一带一路”沿线小微企业行业经营、投融资状况及需求。团队11名成员调研走访了36家小微企业、20家中小型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形成了以《“一带一路”涉及城市小微企业投融资调研及创新创业环境分析》为题的4万字调研报告。
人文学院“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赴马来西亚中国形象调研宣讲团走访了马来西亚吉隆坡、古晋、槟城、沙巴等主要城市,在宣传中国文化的同时,以多地点、多层次的原则分发“一带一路”中国形象调研问卷,在马来西亚政府议员、企业家、教师、青年学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实践过程被国际频道、新华网、搜狐网等20家媒体接连报道。
?助力创新型国家战略,打造“双创”实践服务团
为培养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学校共组建了19支“双创”夏令营社会实践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稻谷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和智能型可视化食品新鲜度指示材料创业实践团分别在指导教师刘秀奇和王大为的指导下积极备赛,不断完善产品工艺,梳理商业逻辑,探索商业模式,修订创业计划书,并在第四届“互联网+”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1金和1银。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新鹅业全维协和服务实践团围绕我校对包保扶贫点好田村贫困户提出的“鹅苗+鹅饲料+知识培训+技术服务”扶贫模式开展实践活动,在指导教师孙永峰、隋玉健等人的带领下,与吉农鹅业研究生共同参加鹅场3000只鹅生产性能测定及系谱编制工作,参与平台接诊200余例,服务鹅农500余人,走访指导了吉林省西部草原地区和东部山区的鹅业生产。此外,团队斩获第四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吉林赛区金奖及全国赛三等奖、第九届哈尔滨创业大赛二等奖、入围团中央KAB微创业大赛决赛,将进行金银奖角逐。????????
目前,“双创”实践团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0项;在吉林省第四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9项;在第八届哈尔滨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共计获得奖项累计37项。?
?助力新时代青春建功,打造国家专项和校级专项实践团
传爱助学圆梦专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实落细,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提升资助育人效果,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新时代传习所?传爱助学圆梦”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万里行实践团。33名宣传志愿者深入河南、浙江、云南等14个省份、28个市区、33个县乡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活动,让更多困难学生家庭感受到希望,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极大增强资助育人效果。
“七彩假期”爱心支教专项。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 2018年7月,“七彩假期”大学生爱心支教服务团赴好田村开启了为期七天的支教活动。成员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安排,辅导学生们假期作业中薄弱的科目,并预习下学期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开设演讲与口才、童眼看国家、素质拓展等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凝聚强大合力
确保实践工作落地生根
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预定计划和方案,组织有力、分工明确、措施得当,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实践成效和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源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受益于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学工人员的积极筹划。在我校首次承接的第十六届中国农交会吉林展区志愿服务项目工作期间,吉林省展区受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湖南省副省长隋忠诚等领导的高度赞誉,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于强视察指导工作时,对我校志愿者给予高度肯定;学校党政领导亲临实践现场,实地走访、慰问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师生;今年有240余名教师不辞辛苦与同学们一道下田地、进企业、访社区,为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学工队伍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并带队实践,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学生干部督导团通过对每支社会实践团队的活动日志、活动图片、微信定位和微信视频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切实有效的督导;为选拔和表彰在社会实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通过学院初审和校级社会实践汇报答辩,遴选出“杰出团队”、“优秀团队”、“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
为了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加大宣传力度,学校通过网站、校团委官方微信“吉农青春”等新媒体平台实时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吉林日报、吉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对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近百次报道,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18年,学校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保障体系,丰富项目内涵,拓宽育人载体,逐步推动了实践育人模式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了育人水平和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和工作格局,进一步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培养目标,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想而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