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愿阅读带给你每天的能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自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为更好地引领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同时也为了解同学们的内心看法,学生记者们进行了校园随机采访活动。

是谁偷走阅读的时间

“新买来的书,不一定就看,让它在书架上搁几天,然后,在一个兴致最好的时候,翻开来看了。这正如我们对于一个朋友,必须到交情相当深密以后,才愿意和他娓娓谈心一样。”一施蛰存《关于图书馆》。

这句话虽表明书并不需买来就看,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主导着我们,学生党有学业的压力,上班族有忙碌的工作,为人父母又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不知不觉地,闲余的时间似乎屈指可数,也就更谈不上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的郦锞群却不一样,因为她深深地喜欢读书,所以尽管课业繁忙,她仍旧每天在做完作业之后留出时间来读书。她表示自己喜欢看一些像《回廊亭杀人事件》推理类型的书,看这些书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课外时间,还能够让自己的条理变得更清晰,增强逻辑性。同样来自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王嘉禾热爱青春励志类的书,比如《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朝气蓬勃的20岁大概是无青春不热血的最佳代表,守护着自己细腻的温暖去拥抱这个炙热的世界。喜欢读书的她,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早上坚持读英语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睡前读一会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读书真的可以开拓视野啊,能让自己汲取知识,吸取经验,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帮助。”她在说这样的话时眼神里闪烁的光芒不止是她对于阅读的痴迷,更是过往的积淀给予她的馈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这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名言警句,只要合理利用时间,总归有读书的闲暇时光,而不是让时间监守自盗,悄悄偷走了本属于我们宝贵的阅读时间。

新型读书时代已经来临

阅读是摆脱浮躁最好的方法,在物欲横流的现今,你有没有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读一本好书?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读书的媒介也不仅仅局限于纸张的承载,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凭借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广、信息容量大等优点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然而大量的电子资讯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过载往往逼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如今能够静下心来拿起书来读的人并不多。

经济管理学院的周庆轩同学表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纸质图书的触感和温度,他认为电子阅读太浅太快,不能品味到文字的韵味。文学院的胡馨宇对于无纸化阅读的态度也是否定的,她说:“从大学生视角来看,我们生活里最常见的无纸化阅读就是手机推送的阅读,包括微信文章、微博推送等,随时随地可以紧跟动态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她从阅读内容无营养、提取信息效果差、对身体有损害三个角度阐述了她的想法。“因为无纸化阅读的普及,催生了更多的‘低头族’群体。不仅易导致视力、颈椎问题,还有可能在外出时导致安全事故。这一点从近年来频频报道的因在路上看手机而导致的事故中可以体现。”

不可否认,无纸化阅读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共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时代动向,也为人们了解和融入社会提供了便利。但从个人阅读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来看,传统的纸质阅读更能培养个人的思辨能力与学习能力。从甲骨到电子纸,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进步的智慧,在一次次不断更新的载体中得以传递。大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无可厚非,然而数字技术带给阅读行为的变化,没有必要过于褒扬,也没有必要特意贬低。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冷静观察它给某些人和某些领域带来的变化。

深阅读or浅阅读

“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用读一本书的时间,到达全世界。”但随着当今社会信息资源的泛滥,获取更多信息成为了现代人阅读的根本出发点,慢慢形成了一种浅阅读的方式。胡馨宇就提到了浅阅读的危害。“跳跃涌现的信息点使读者无法集中于对信息内容的整体理解,只能在快速的浏览中提取极少的信息点。不仅无法进行深度思考,就连基本地记住阅读内容都难以做到。长期浅阅读甚至可能导致个人深度阅读能力的退化。”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王兆鑫对浅阅读也表示不赞同,“读书过快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快餐式阅读,而且极容易被舆论引导,易从众。而深入读书能够发散思维,开拓视野,但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要被作者所引导,批判性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与之相反,历史文化学院的一名同学就表达了与他们较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浅阅读在当今信息杂乱的时代节省了自己的时间,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综上看来,不可否认,选择深阅读还是浅阅读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各取所长,用之于正确的读书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书是拥有无限潜能和奥秘的宝藏,通过阅读,我们不再千篇一律,不因外界的喧哗而迷失,不因他人的观点而盲从。读书日不应该是数字化意义的某一天,而应该是潜移默化深入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愿阅读带给你心灵的享受,愿阅读带给你每一天的满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