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与留:为了更好的自己
当面临选择时,需要决定取舍,需要和很多东西说再见。离开学生组织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五味杂陈的选择。选择离开的原因,有主动,也有被动,有心甘情愿,也有无可奈何。结束也是开始“其实一直在纠结,这学期才下定决心离开院学生会。”孔维龙是法学院法本1702班班长,同时兼任校学生会第二课堂管理服务中心副部长和院学生会素质拓展部干事,三个职位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又因为校、院两个学生会的工作具有相似性,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校学生会。
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是因为不喜欢,只是当责任与时间发生冲突时,与其勉强周全,不如主动舍弃。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学生高志鹏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后,因为课程增多,兼职时间与青协活动也有冲突,权衡之后他选择退出,“没坚持到最后很遗憾,毕竟当时对它抱有很大的热情。”
精力和时间有限,是很多同学离开学生组织的主要原因,不让它成为自己的额外负担,也是很多学生首先考虑的问题。
很多因为忙碌而退出学生组织的同学,并没有第一时间享受到期待中的轻松感,反而因为节奏的改变变得手足无措,但从长远来看,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安排时间,才是最佳选择。
管理学院的陈小春和其他新生一样,在没有深入了解各个学生组织的情况下,凭着一腔热血加入其中。“当时餐厅门口很多学生组织都在纳新,我从南到北拿了一大摞报名表。”加入社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回奔波,他最终决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有的同学离开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而有的离开只是一件小事引发的连锁反应。离开的原因有很多,很难评定对错,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原地也有风景“记得我们部长王文龙说过:社联人,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是一家人。”校社联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晓燕参加面试的最后一个学生组织,也是唯一成功加入的学生组织,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她格外珍惜这个机会以及一起工作的每一个朋友。融洽的工作环境,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像一个大家庭温暖着每一个成员,相比于“学分”和“工作经历”,这或许是一种更大的吸引力。
除了可以结识新朋友,能有一项新技能傍身也是不少人选择加入学生组织的原因之一。“这里是我大学的第二课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展凯这样定义他所在的学生会。课堂之外,这里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锻炼、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更多的收获,也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多了几分憧憬。”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始终坚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的张文龙看着和自己一同加入网站的同学一个个退出,心里五味杂陈。一个人的退出往往会牵动很多人的心,“我还能不能坚持?还值不值得我坚持?”成了很多初入组织的同学的每日一问。很多同学加入学生组织的初衷都是源于“兴趣”,但随着任务的不断增多,兴趣的承重力有多大?谁都不能确定。
对于退出的人来说,他们更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而对于坚持下来的人来说,他们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留下的决心。不同步,都进步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宗可统已经被推免至重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他认为自己在院学生会科创部担任副部长的经历是能力提高最快的阶段。但他还是在竞选部长时选择退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比赛中,高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五次在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奖……一步一步,直至成功推免。学生组织的工作经历虽然短暂,却也在后面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担任副部长时通过写策划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使他在数学建模比赛提交论文环节应对自如,多样的组织与社团活动让自习室、实验室的生活不再那么枯燥。
有人选择离开学生组织,变换一种大学生活方式,但也有人选择坚守初心,选择“同步”。
对不少人来说,组织不仅是每月一次的例会,一个消息不停闪烁的聊天群,更是一个被无数目光注视的希望之地。“他们都是大神。”这是外国语学院英教2016级学生许伟杰作为新生刚进学生会的最大感受。如今他也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大神,这种转化很奇妙,而促成这种改变的发酵剂叫做“努力”和“坚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个人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组织也在新鲜血液中不断获得新生,不断向前。大学四年的付出和努力都与一个组织的名字有关,这个过程不叫“捆绑”,而叫“共进退”。
化学化工学院李豪大一进入院学生会,大二成为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任职不久便面临抉择,“大二开始备战比赛,觉得时间不够用。”斟酌再三,他选择退出学生会,埋头扎进实验室。“我想争取推免机会,所以必须尽全力打比赛,这就意味着要有所取舍。”李豪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最终也获得了一个满意的结果———被推免至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虽然他离开了学生会,但他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着每一个成员,尽管已经离开很久,但老朋友还是叫他“豪哥”,院学生会依旧是那个家一样的温暖集体。
去留与否永远不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好坏的标准。每个人选择加入一个组织时,必定满怀着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也希望自己能为组织的发展尽一份力量。不管决定留下或是离开,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