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不曾想,光阴流逝,你来我往,那一年我们还青春懵懂,诚惶诚恐,这一天,又是春去秋来,夏至已至。一点一滴,风雨中,分校为你守候。
伴着呼啸的狂风,新同学们领略了“风校”的真正威力,但是相比于狂风,各学院的迎新队伍更加令人激动。大二大三的同学们早早就准备在各个接待点,等待着这股新鲜血液涌入。“看着这些迎新的同学,我也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大学生活。”来自厦门的陈女士笑道,“这比我们当年好多了,我们当年都是自己扛着行李去学校报道的。”
提及新生是否应该独自报道时,来自龙岩的任先生表示:
“话虽如此,但是还是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来。行李那么多,她自己也没法扛过来。”同样来自龙岩的徐先生在与记者交谈中说道:“当家长的总是希望孩子独立,可真要完全放手,一时半会难以做到,让她慢慢成长吧。”许多人经常将新生独自报道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表现,相反则是依赖,但事实上,父母风尘仆仆地陪同,更多的是他们对孩子的不舍。
大学报道对于从小到大、未曾离家的我们,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开始,昭示着我们即将离开父母,独自求学,美好的人生即将翻开崭新的篇章。来自漳州的俞先生向我们阐述道:“大学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地方。我希望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合适的学生社团。能够发挥他的才干,提高自身能力,这就是四年最大的收获。其实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当你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四年堪比十年。当你每天都探索新鲜的世界并为之努力,那就是最完美的四年。”
“我希望她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自南平的范女士对女儿寄予了自己的祝福。“儿行千里母担忧”是父母的人之常情,“莫当温室的花朵”亦是父母的厚望。
18包装工程的新生张莹和他的父亲站在路旁,父亲的脚被埋在大大小小的行李里,手上拿着手机似乎在和谁视频,脸上洋溢着笑容。采访时,父亲一直夸赞学校的环境好,张莹同学却调侃到:“对福清分校的第一印象就是风大,不愧是风校呢”。当我们问起其对大学生活的准备和期待时,她表示虽然有很多想法和计划,但是还需实践和毅力,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能丰富多彩。
在一个学生带着一家子人一起报到的场面中,几个独自一人伴着秋风而来的学弟学妹引起记者的注意。“爸妈让我自己一个人出来体验体验,虽然是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但现在感觉还不错,风很大很凉爽,果然是名副其实的风校,学校这边的接待服务也不错,感觉很亲切。”候车区一位只身前来的18包装的黄同学如是说道。对于新生而言,人生的旅途从此刻开始需要独自探索,也许此时形单影只,但来日依然可期。
虽然现在流行“空手到”,但在动车站现场还是出现了不少的大包小包。这些大包小包中不仅有同学们自己的生活用品,还有不少是送给舍友的见面礼,18网工的吴海斌同学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给他们带了不少家乡的特产美食。”18环工的邓同学除了手上的大包小包还给舍友们带了自己家乡最好的礼物:“我跟我的舍友早已在网络上认识,这次我给她们带了一个我们家乡最好的礼物———我自己,希望她们会喜欢。”四年的大学宿舍生活,有且仅有一次,初见,望余生相随。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16级商务英语的谢漪涵同学便早早地等候在则徐园宿舍门口。面对今日的“风”校与多变的天气,她依旧笑容不减地在校门口热情地接待着新生与家长。看着学弟学妹们的到来,谢同学感慨道:“真是‘大型网友见面会’的感觉呀!”谈及进行接待工作的感受时,她坦然地答道:“总的来说,开心是多于辛苦的,毕竟当初我的学长学姐也是这样帮助我们的。”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每一位新生乃至家长对工作者们纷纷表示赞扬。一位来自17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林金旺在与记者交谈中说道:“今年的迎新工作与往年相比多了‘留影’的项目,个中原因,便是希望为每一位新生留下大学里的第一份回忆。工作虽累,却有意义。去年来时,学长学姐对我们也是如此,这就如同是一代代人的传承,让每一位离乡的新生都能提前感受大学的温暖。”
廖深基书记带领着学校的领导们来到了向高园视察,领导们的热情溢于言表,就今天上午的迎新工作,廖书记提出了表扬与赞赏。廖书记表示,他看到了有序的工作氛围,看到了热情和友谊包围着每个人,这是我们分校给予新生的最周到的关怀与人性化的服务。廖书记也对新生充满希冀和期待:“希望在新学期里,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思想,胸怀理想、刻苦学习、修炼积德;梦想从读书开始,事业从本领开始,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人生。”
青春的起点,由此开始;青春的风采,有你书写;四年岁月,当以梦为马,莫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