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暑期我妈微信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是我在小学毕业纪念册的首页,我字迹工整地写下来了“我的理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教师”,并给我留言说:“恭喜你!实现小时候的理想!”我想这便是我的初心。
  从江西师大毕业后考入江西中医药大学,我一直感觉自己很幸运,是学校帮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虽然从事的是行政岗位工作,但是学校和部门领导也充分给予了我们作为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广阔空间。我想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依照学校的办学宗旨、践行校训精神、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便是我们每一位江中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中坚力量。参加第九期“知行合一”班的学习后,我深感要做“四有”好老师,就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过学思践悟,做到知行合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没有一桶水是给不了学生一碗水的,唯有不断学习,扩大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此次培训中,有幸聆听了班级导师、教学标兵胡伟菊教授和教学名师蒋小敏教授为我们做的经验分享。胡教授围绕“教学改革与创新”主题,以其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为例,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用理论研究以及其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过程中的耳目一新且可广泛推广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蒋小敏教授也从
其“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分享当中,用她详实生动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没有 ‘内容’的 ‘技能’是苍白的 ‘表演’,没有‘技能’的‘内容’是‘满堂灌’”,做一名好老师需要德能兼备才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习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本领学活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简单地聆听,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消化。对于教师来说,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变为系统、孤立变为相互联系、粗浅变为精深、感性变为理性,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实际。聆听名师传授经验、倾听同仁分享心得,不能把他人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处理师生关系的经验教训照搬照用,应当通过结合自身的可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思考将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学问不能满足于书本知识或浮于表面,要做一名好老师,那么教书的能力与水平、育人的质量与成效,都是评价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例如我自己上同一门就业指导课,经常面对的是不同的专业班级,而我这门课是极具实践性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技巧。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备课时尽可能充分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给予学生不同的案例引导以及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激励学生对参与此门课程的兴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从自己的授课当中获益。而每一次的授课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又能从每一次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常处于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学习、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践,最终才会有所领悟,有所提升。培训中,我们集体观看了《师说》讲述的是我校原党委书记刘红宁教授坚守 11 年教学工作的故事,《“双惟实践班”与老刘的故事》视频经常被我用作课堂上介绍校园文化与校训精神给学生以鞭策与激励,作为江中教师可谓是早已了然于心。但是在此次师德培训中参与集体观看后,我发现我跟许多人老师一样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们被老刘对教育事业信仰的坚守所打动,我们被“双惟”学子们的坚持所感染,我们被这段只有江中人懂的浓浓师生情所感动!并且我们坚信,这份坚守、坚持与坚定的强大力量将成为我们致力于学校教学改革创新源源不断的动力。
  “功崇惟志 , 业广惟勤。”这是一次内化于心的培训,让我感知教育事业的崇高与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让我更进一步理解了校训精神,让我去学习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让我看到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践行江中精神,做到“三知三行”,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勤奋努力为学校服务!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