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志愿一生,服务一生——记第二届“芙蓉学子”公益爱心奖团队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志愿者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我志愿成为一名志愿者,秉承‘志愿一生,服务一生’的宗旨,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这是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们的庄严誓词。成立四年来,黑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誓言,无悔地谱写着青春奉献的华美乐章。
  “希望我们的志愿服务能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智障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同样憧憬着未来,渴望着享受生活”,协会会长曹冰感慨道。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间,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多次组织志愿者前往哈尔滨育新小学(智障儿童学校)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打扫校园、美化教室,陪他们读书、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演节目。孩子们虽然不会用言语表达对志愿者们的谢意,但是他们幸福的眼神却令人感动。志愿者杨雪峰说:“这些孩子本应和我们一样有着幸福的童年,但他们却不得不承受常人难以体会到的痛苦。真心地希望我们的志愿服务能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2006年3月,青年志愿者协会进驻由哈尔滨市妇联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建立的“春蕾之家”。短得不能再短的铅笔、翻得已经严重破损的书本、用了再用的演算纸,当志愿者看到孤困儿童求知的渴望时,他们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责任。
  志愿者们承诺: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2006年5月,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被哈尔滨市妇联孤困儿童帮扶中心评为 “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每次下乡都是对志愿者们的一次历练,也是对团队精神的一种升华”
  “大家加把劲,还有两亩地咱们就完成任务了”,“大家都来帮把手,咱们把玉米运到屋顶上去”……这是志愿者助农时的热烈场面。2004年以来,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每年秋收时节都会组织志愿者到哈市郊区的乡镇进行助农劳动。
  2005年9月,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结束换届后,就立即组织志愿者奔赴哈市农村,帮助农民收割玉米。繁重的劳动让志愿者们有些吃不消,手上磨出了血泡、胳膊被划破,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很多志愿者从未干过农活,但是他们都明白秋收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在经过数小时的辛勤劳作后,志愿者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协会会长曹冰说:“每次下乡都是对志愿者们的一次历练,也是对我们协会团队精神的一种升华,而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将黑龙江大学的志愿者精神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作为志愿者,我们感受到了辛苦,但更感受到了光荣”
  每年九月,黑大的校园内随处可见头戴小黄帽的志愿者。在高温的炙烤和烈日的爆晒下,他们为新生和家长们耐心地讲解着报到程序,并义务为他们提包、引路,成为了校园中美丽的风景。一名志愿者回忆到:“看到新生,我想起了自己报到时的情景,当年我就是由志愿者引导入学的。如今我也成为了志愿者,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辛苦,但更感受到了作为志愿者的光荣。”
  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倡导校园文明。2005年下半年,他们在黑龙江大学倡导了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节约的新风尚。其实,平时志愿者们就经常组织起来,义务清洁校园,他们的文明行为对和谐校园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年来风雨兼程,奉献与互助,铸造青协品牌文化;几代人汗水浇灌,友爱与进步,镌刻青协成功足迹;经历过悲喜荣辱,梦想与未来,鞭策青协人勇往直前。”这是青协人为自己写下的诗句。从中我们能够看到青协人“志愿一生,服务一生”的品质,也能看到青协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记者 梁桐 李龙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