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超级智能”电视版开播 龚克与学子面对面共话人工智能时代的趋势与责任




  本报讯(学生记者_罗凡 摄影_姜丙骏)近日,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教授龚克担纲主持的“超级智能”节目,在我校津南校区大通学生中心举行电视版开播仪式暨首场线下活动交流会。会上,龚克与来自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两百多名青年学子对话人工智能时代的趋势与责任。
  开播仪式上,龚克介绍道,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新技术,将来还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个节目的宗旨就是让公众了解人工智能”。龚克表示,除了注重回答网友的线上提问外,后续的节目也将聚焦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希望你们能够对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以及它可能的明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互动环节中,龚克对现场学子和线上网友的提问一一进行了回答。对于有关科研领域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提问,龚克表示肯定。他列举了一些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成功运用,说明了其成为科研利器的可能。但他对“人工智能超越最顶级科学家”的说法表示怀疑。“比如,在对新材料的判断上,由人类给予智慧与经验的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如顶尖科学家。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手段。”龚克说。
  龚克认为,这一代人工智能有四个要素:算法、数据、计算能力和应用场景。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本身多年以来并没有革命性变化,随着数据更加充分和计算能力的飞速提高,算法作用才得以显示出来。“所以,这一轮人工智能的‘热’,‘热’在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走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来了。”在被问及是否可以用生物学知识提高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能力后,龚克以飞机的研发历史来类比,向现场观众讲解了人工智能研究与其他学科、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对于如何应对机器人的伦理、法律问题以及对机器人产生自主意识的恐惧,龚克解释道,目前的人工智能通常是执行特定任务的,并不会带来这样的问题。我们离人工智能拥有自己意志的阶段还很遥远。然而,人工智能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趋势难以避免。因此,相关研究应该有原则和限制。“所谓‘善恶’,不是技术本身的善恶,而是人的善恶。”龚克说。
  “既然我们给了机器人‘智’,就要给它‘德’。赋予机器人智能的同时也要赋予机器人伦理观念,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龚克说,除了需要突破的技术难关和需要发展的基础理论外,人工智能还需要规范好规则、安全、伦理等问题。“所以,不仅对于我们学习理工科的,包括对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人都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毫无疑问,在座的各位即将要迎来人工智能的时代。”
  “人工智能体现了人类本身的进化,它的发展无法阻挡。我们要共同努力,发挥人工智能的长处,帮助人类更好地发展,使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更好地实现,同时抑制它对人类可能造成的损害。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龚克说。
  “超级智能”是由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津云新媒体集团,共同推出的国内首档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栏目。先在津云客户端连续直播,据前三期数据统计,在线观看网友总数超过144万人,互动评论超过5万条。每期节目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精英来到演播室,就人工智能领域内的某一项技术成果与业内大咖进行深入探讨,展开全面的“头脑风暴”。而“超级智能”电视版则于每周三晚九点半在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更加注重与高校师生的合作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