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行于世,总需要一个梦想支撑往前。梦想谁都可以拥有,不同的是,有的人只是拥有梦想,而有的人,却可以在梦想支离破碎后,跪在地上将梦想一片片拾起、重新组装,再出发,然后继续前行,抵达彼岸。我校2014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夏亚军同学即是后者。日前,他以推免生资格被录取到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生直博。
“在现实的深渊里,梦想是我的彼岸。”
“受高考影响,当时我心理落差很大,因此来校报道之前我就立志要考研,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正是这个憧憬,给予了夏亚军动力,初入大学,他便继续以高三紧张模式进入学习,从晨读到晚自习,他按部就班地理解吸收书本知识。没有课的下午,他选择驻扎图书馆,针对没弄明白的知识点,找出四、五种不同版本教材,分析过程与方法,深入透彻地理解。寂静的夜晚,他更爱独自一人呆在教室直到深夜。每天“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或许这样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是单调的,甚至是痛苦的,然而对夏亚军来说,却能让他离梦想中的未来更加接近。前路漫漫,因为心中有光,他不知疲惫。
四年后的现在,再次省视当初的学习方法,夏亚军已经有了更深的见解。“大学的学习并不需要咬文嚼字,而是要抓住重点,注重效率;带着一定任务去学习,能够提高效率;通过实际的应用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牢固。”
“当一切似乎都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喜欢拿起书,或者拿起电路板。”
虽然最初是因为机缘巧合进入电科专业,但在学习的不断深入中,夏亚军逐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主动寻找专业书籍与网上资源,学习新软件与前沿技术,通过课外自学拓展知识面,他甚至还自学高年级专业课并成功获得免修。对此,夏亚军表示,离不开班级良好的竞争与学习氛围,同学们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大二下学期,夏亚军开始科研,投入其中无法自拔。他持续一年多沉浸于实验,整天泡在实验室,采购安装调试程序,将满满的心血倾注于项目中。“虽然过程有点累,但是当难题被解开时,心里的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大学期间他多次参加相关竞赛,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福建赛区竞赛非专业组第一名。然而,对于夏亚军而言,相比成绩与结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与队友共同克服难题的情谊以及所得所学更加值得重视与珍惜。“梦想和兴趣是那种能够让你不那么功利处世的好药!”夏亚军在坚持梦想和兴趣的同时,还积极提高认识,用科学思想指导实践。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而不是紧盯价格。少一些功利化的打量,多一些指引前程的兴趣之光,这样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惧黑暗。“前进的路上,只有自己的坚持才能奏效!”
事情真的有那么难吗?未必。比如很多同学觉得高数很难,那为何有的同学却可以享受其中?之所以觉得这个学科难,很可能是在一开始就被所谓“过来人”的经验吓唬住了。“很多人对一件事物的评价只是以自身为出发点,只有你自己亲自尝试后,才知道它究竟难不难。”大学四年,夏亚军曾独自申请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查找资料、提交文件,在很多人看来是“想想就好,根本无法做到的事”,夏亚军却选择尝试。“要敢于尝试,经历以后,再做就很简单了。”
“你要清楚地明白,想要的、需要的是什么,再由大方向分支小方向,例如每月、每周应该有哪些进步。大方向不变,即便过程中有些失误,只要克服了,仍然能走向成功。”计划可以制定得完美,而强大的执行力与自我控制力才是成功的关键。既然已经决定前行,就应该做出改变,对自己负责。优胜劣汰,碌碌无为,最终只能在竞争中出局。“若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对自己负责。”这是夏亚军给学弟学妹的劝解。
当然,夏亚军的时间并不是被学习与科研完全占据。参加社团活动、打网球、跑步、看电影、听音乐、与好友吃饭聊天,都是夏亚军闲暇的娱乐。日子这么过着也很好,一点不觉得枯燥。在认真努力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在放松的时候尽情享受生活。
对于夏亚军来说,四年时光匆匆流过,那些全力以赴的日子仍将历历在目。今年盛夏,夏亚军将带着他的热爱前行,赴上海高等研究院进行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博连读。对于未来他满怀期待,已做好规划,也做好吃苦的准备。愿在未来的日子里,夏亚军能够在坚持的帆、兴趣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