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花式过中秋,你pick了哪一个?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在淮海园求学的学子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别有一番风味的节日。
离开父母的第一个中秋节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次中秋节是他们远离家乡后,第一个没有家人相伴的节日。行管182班里外省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们的班主任决定给不回家过节的学生们聚餐。聚餐期间,他们品尝美食、做青蛙跳等游戏,孙冰同学对此意犹未尽,“这个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班里的同学,也促进了感情交流,让我本来以为无聊的的中秋假期变得很不一样。”
新能源182班王权洲的中秋节假期过的可谓是精彩纷呈。假期前一天晚上,他参加了班级聚餐。聚餐结束以后,他们三五成群地回到宿舍,并赶紧通过班级qq群向同学们报平安,我们已经安全达到宿舍啦!“大家都是新同学,在一起互相关心照顾是应该的。说真的,聚会的时候真的没想家,和同学们在一起特别开心。”王权洲说道。
中秋节当天,王权洲跟随新加入的社团绿色能源协会和天文协会进行露营活动,他们一行人前往海州湾搭帐篷、玩撕名牌大战的游戏,累了就欣赏海边美景,饿了就进行野外烧烤,晚上点起篝火,边说笑吵闹边赏月。最让王权洲感慨的便是用天文望远镜赏月了,“月亮变的特别大特别圆,还能看清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陨石坑。”
品味不同地区的别样中秋
    我们学校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不同地区的同学在过中秋方面有着不同的习俗。“在我们家乡,有“骂中秋”的习俗。各村寨的未婚青年男女会穿上民族服饰,相约对歌。”广西壮族小伙广告171班的韦克兴致盎然地说道,“这是在用壮家人独有的‘打情骂俏’表达他们的情感。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身处异乡的他在中秋节那一天收到了来自广西老乡赠送的月饼,韦克将月饼分给室友们品尝,并带他们体验“骂中秋”的习俗,十分痛快。
    来自福建的陈玉鹏谈及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时说道:“我们家乡过中秋时有一个博饼的习俗,很多人围在一起摇骰子,根据投掷结果来获得一些奖品,以此博一个好彩头,很热闹,最好的当然是状元了。”中文162班的程玉林来自厦门,她们那儿也有博饼的习俗,“中秋节那天和爸妈视频,他们就在博饼,虽然没能回家,但也远程参与了一把。”
    新闻161班的袁潇潇来自新疆伊犁,她们家乡过中秋节时只吃月饼和团圆饭,并不赏月,近几年才规定一起看中秋晚会,节日氛围远不如内地浓厚。“来到学校后,看到身边同学十分重视中秋节,会给家里人打电话,还能讨到红包。”袁潇潇表示很新奇,晚上和室友们一起出来散步,耳边是烟花的动人声响,眼前是高悬的一轮圆月,也不由自主的被中秋氛围深深感染。
尝月饼、赏美景、写中文明信片
    在淮海园里,还有一群离家最远的人,他们不是黄皮肤、黑头发,他们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月圆,团圆,是中秋节亘古不变的主题。为顺应中国的习俗,让留学生们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我校留学生志愿者们为此举办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封家书活动。
9月21日中午,留学生们聚集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门口,在这个活动中,每位留学生都会在现场寻找一位中国学生,让中国学生在他们的明信片上写上“中秋快乐”等祝福语,并与其合影留念。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不仅是一个文化的延伸,更是中外友谊的象征,就像我们一样。”来自老挝的留学生陈俊成说道。陈俊成机缘巧合间找到了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何昊宇做他的搭档,何昊宇帮助陈俊成完成了中秋贺卡,期间相谈甚欢,最后也互留了联系方式。陈俊成认为这个活动给他带来了一份珍贵的跨国友谊。
    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的传统之一,为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留学生们自然也不能例外,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品尝了月饼,还学习了写中秋快乐的汉字,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丽莎表示,“写中国汉字很有趣,原来月饼有这么多不同的味道,我吃到的是水蜜桃味的,很好吃。”
    夜晚,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李诺和他的朋友们来到了操场上,他们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交谈,听着操场上传来的歌声和嬉笑声,看着似白玉盘般明亮圆润的月亮,李诺不由感叹:“今晚的月亮很美,中秋节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