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至22日,2018“东华科技-陕鼓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南大学落下帷幕。由我校化学工程学院15级本科生钮朝阳、孟婷、幸国香、刘江、马长悦组成的“为了碧水青山”团队勇夺全国一等奖,这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上夺得的第六枚国家级一等奖奖牌。
从省赛、区赛,再到全国总决赛,从4月份开始到8月份结束,化工设计竞赛难度高且耗时长,在这不同寻常的五个月里,5位学子经历了怎样的磨砺,最终才排除万难,再创佳绩?近日,记者采访了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记录下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以飨读者。
协同分工 各展其才中南大学的分赛场上,答辩气氛异常激烈。钮朝阳与队员们在台下一遍遍地确认即将展示的内容是否无误、每个人是否已将作品内容稔熟于心。虽然紧张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但有彼此间的加油打气,再难渡的关也不算什么。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取长补短、群策群力是 “为了碧水青山”的特点,亦是取胜的关键。据队员幸国香介绍,担任队长的钮朝阳个人专业能力强,对工艺反应的流程和设备了熟于心,他负责作品的设计筹划以及队员协调;刘江较为内敛,但擅长设备、管道以及场区的建模,因此主要负责三维部分的工作;马长悦沉稳细致,在队伍中主要担任PFD、PID图纸的绘制;孟婷负责协调沟通团队成员,前期与队长交流完成设备选型与设计,后期与刘江、马长悦沟通,以便从整体对作品进行调整。而幸国香本人对文档编辑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并且善于表达,在答辩环节充当重要角色。
今年的区赛异常坎坷,“为了碧水青山”团队没能直接进入国赛,而是进入了加赛环节,与华北赛区山东理工大学争夺国赛的最后一张入场券。是否止步区赛,是否会失掉连续五年的一等奖?队员们压力倍增。最终结果公布前的那天晚上,团队的气氛格外压抑,队长钮朝阳更是整夜辗转难眠。尽管压力很大,但大家并没有放弃,握着这二分之一的机会,钮朝阳带领队员们根据区赛评委老师的建议以及最终得分情况,将工艺流程中的单釜操作改为两釜串联操作,设备设计说明书中详细设计的反应器由三相酯化釜改为异丁烯选择性氧化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功夫不负有心人,队员们终于收到了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好消息。
团队接力 排除万难队员们性格和能力互补,讨论与解决问题也尤为高效。本届化工设计竞赛的题目为:为某大型石化综合企业设计一座分厂,以异丁烯为原料生产非燃料油用途的有机化工产品。这是一道较为传统的石油化工题目,由于要求的限制使得工艺路线的选择十分有限,产品“撞车”现象较为严重,要在同样产品的诸多作品中发掘出创新点并脱颖而出,无形中就给这个题目增加了难度。
队员们集思广益,根据实际工业生产案例,在朱新宝、张雄飞、焦亮等几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决定从清洁生产技术、分离技术、过程节能技术、设备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求更贴合绿色化工的理念。团队最后也是凭借“将厂区设计平面布置图和三维模拟效果图同步进行改善,使得土地利用达到最大化,厂区内的楼栋安排更加合理化”这一优势处理拔得头筹,占据了夺冠的优势。
焦亮老师2015年毕业于我校轻工与食品学院,是南林的老学长,他大三开始便接触此项比赛,从那时起便与化工设计竞赛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已带队五年。焦学长感触颇深:“化工设计竞赛贴近实际,涉及的专业内容非常广泛,有时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还需要及时请教外援。”
“今年,在反应器设计方面就遇到了障碍,省赛到国赛,改了3个完全不同的方案,每个方案所涉及的单元操作都不同。最后,在我校化工院李小保老师的帮助下,反应器设计才逐渐成熟。”焦亮说。
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但队员们都秉持着一个信念:“放弃是不可能的!”最终,“为了碧水青山”再一次将全国一等奖的奖牌捧回了“家”。
阳光总在风雨后回想比赛过程,队员们有太多的话想说。 “比赛过程离不开队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我是准备保研的,7月既要参加远在北京学校的夏令营,又得在20日提交省赛作品,所以只得连续通宵一周先完成作品中自己负责的部分,才能放心离开几天。”团队成员孟婷深有感触。
竞赛作品在化工院机房准备,从省赛到区赛、国赛,每轮比赛后队员们都会在此反复修改作品,这时候最辛苦的就是队员马长悦和刘江,通常都是他们在反复校对并修改图纸和三维,工作量大而繁琐,经常要通宵备赛。实在太困时,他们就在机房的躺椅上小憩3个小时,然后又起床继续赶工。
队员幸国香介绍,由于比赛日程安排紧,学校今年只组建了他们一支团队,因为没有经历校赛的磨炼,成员们缺乏一定程度的答辩训练。临近省赛,大家都很担忧。于是,暑期加班的指导老师团队又从 “海绵里”挤时间,接连组织模拟答辩。经过赛前的加倍努力,队员们进步都很大,最终带着省特等奖的荣誉进入了华东区赛。
陈慕华老师是南林最早组织参加该竞赛的老师,她曾多次带领南林学子闯进全国总决赛。陈老师认为:“参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平时上课不会触及的内容,比如如何答辩及运用化工的专业软件,这些直接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夺得国家一等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目前,之前参加过该竞赛的南林学生有保研到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深造的,也有赴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国企工作的。
回望成功的过程,队长钮朝阳感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胜利属于执着坚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