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报
电子报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比优秀演讲稿选登致我们共同走过的五年




  如果用五年的时间作为一个阶段来划分,那么人的一生可以拥有很多个“人生五年”。而最值得您纪念的是哪五年呢,有人会说是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的五年,有人会说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五年,还有人说是人生暮年夕阳无限好的五年,这是我们的人生五年。那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而言,五年显得那样短促,倏忽而过。绽放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时期不胜枚举,也许您曾听过“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但那只是停留在史书资料中、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而我们所见证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乃至世界都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因为有太多的时刻需要我们铭记。
  你我共同走过的这五年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也许不尽相同。过去的五年之于我,是从离开校园的青葱稚嫩走向工作岗位成熟稳重的五年;是从对生活的理解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到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五年;是从近乎一无所有到拥有了属于自己小三居的五年;更是“职场菜鸟”到获得云南省辅导员职业素质大赛一等奖蜕变的五年。这五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五年。
  我与云艺共同走过的五年是见证了云艺的在校生从 9153人到 12071人的变化;我与大学城共同走过的五年见证了大学城从昔日荒凉到而今的热闹繁华。也许作为当局者我们未曾发现这五年之变的巨大,举一个小例子。就交通而言,五年前连接大学城与昆明市区的唯一公共交通是公交车 , 还记得当年的“170专线”吗?至今回想是不是仍然心有余悸,菊花立交桥下的等待;车里只能允许放下一只脚的拥挤;两个小时的跋涉??那时候的我们每一次坐车是真真的“从乡下进城了”。当年戏剧学院有位仁兄曾赋诗一首表达对 170专线的“爱与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在等车人群中遇见一见钟情的你,我窃喜使劲力气挤上了 170想“为你打下一片天下”——占个座,幻想着我们将会上演一段“公交情缘”,但当车辆缓缓开动,我在人头攒动中却没有发现你的身影,原来你没挤上车我只能目送渐渐远去的你,爱情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看来 170专线将多少少男少女的初恋扼杀在摇篮中。不曾经历的人也许无法感同身受那份拥挤,看看现在到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贡献汽车、校园里通畅的公交专车、飞驰的地铁让你我的出行更加便利。单是校园周围就有如此大的变化,更不用说五年来云南相继建成的武昆、大丽等 24条高速公路,以及亚洲最大最美的桥龙江大桥全面贯通,长水机场客流量突破 4000万,云南省 2017年 GDP 总额突破一万六千多亿。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人们从不敢奢望的。
  我们共同见证国家的五年,调南方之水、取深海之源;织高速之网、架云端之桥,“悟空”已经不在是被五行山压了五百年的毛猴子专用名词,墨子也不再是只代表历史名人。还有天眼、国产大飞机、蓝鲸等等这令人惊叹和骄傲的国之重器、重大工程背后,彰显着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亿万中华儿女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因为这伟大力量才得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国的“伟大奇迹”。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五年的征程砥砺前行踏浪进击;五年的同行心手相牵 血脉相依。过去的五年已然成为辉煌的历史,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成就需要我们接过时代的大旗奋力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给予深切期望,所以我们要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同学们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作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庄严宣告、向人民郑重承诺:相信有我,让世界聆听属于我们中国青年人的声音。奋斗吧,青年!
  大学四年,我们杀青啦!
  那年九月,我们相逢。今年六月,我们离别。时光来去匆忙,此刻是春城的夏天。
  又到一年毕业季,它没有四季这么漫长,却比四季更让人怀念。
  总是在目送分离,也在看许多人用镜头定格毕业季,记录下最好的青春。
  镜头下的一张张嬉笑的脸庞,是他们最热忱的道别和最真挚的祝愿。毕业时的感伤,是青春最美好的模样。
  在云艺,是生命中最好的四(五)年。
  刚入学时,第一次与校门合影。如今,再次站在校门前,和几年的自己对比,四年情长,初心不变,依然骄傲和热血。
  田径场是永恒的青春,军训的稚嫩模样历历在目,看台上仍坐着很多情侣和朋友闲聊谈心。
练声、设计、绘画、出早功、写剧本、排话剧、熬夜剪片??不同专业的云艺学子四年里都在为自己所热爱的事努力。
  有时候,会为了专业考试、文化考试忙的焦头烂额,会因为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惊喜,也会为了朋友间的产生矛盾变得很丧。我们这几年所经历的,会是充满喜怒哀乐的最佳回忆。
但,我们终将要说再见。官微君和你们一样,有不舍、有遗憾,可距离拖着行李箱离开这儿的日子愈来愈近。
  希望所有云艺人拥有灿烂前程,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毕业快乐,我们江湖再见!
  文 裴嫣柔
  图 枫叶影像